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梵名 Uddiyāna 或 Odiyāna, Oddiyāna。位于北印度之古地名,乃怛特罗佛教之起源地。为四圣地之一。于近世,此地...(一)比喻数目之多。 (二)尘沙惑之略称。为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。天台宗以见思惑、无明惑与尘沙惑并称为三惑,其中之...(杂语)恶业污身故云尘。...(术语)宋徽宗诏改之佛号也。宋史徽宗纪曰:宣和元年,春正月乙卯,诏佛改号大觉金仙,余为仙人大士,僧为德士,女...(一)意谓一事、一物,乃对万法而言。此“法”表存在、事物之意,并非“法则”之义。 (二)指唯一无二之绝对法。即人...【梵身天】 p1032 卽梵众天。佛地经论五卷十八页云:梵身天者:离欲寂静,故名为梵。身者众也。...乃悉昙十二摩多之一,阿字四点之一。悉昙字表示止声时,于文字右侧加纵列之两点,此二点“:”常称涅槃点。此点无别...(杂语)晋华严经梵行品曰:初发心时便成正觉,知一切法真实之性,具足慧身不由他悟。是为显华天两宗圆顿极意之经文...十想之一。又作苦思想。五阴之身常为诸苦所逼迫,若能观一切有为法之无常,则智慧生而众苦得灭,称为苦想。常与三苦...梵语 kula-putra。音译矩罗补怛罗。又作族姓男。即所谓“善男子”,为对信佛、闻法、行善业者之美称。印度有四姓阶...四见有三种:单四见、复四见、具足四见。 一、单四见 一、有。 二、无。 三、亦有亦无。 四、非...僧伽吒经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
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,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这么的重大,反倒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学这...【原文】 色欲一事,乃举世人之通病。不特中下之人,被色所迷。即上根之人,若不战兢自持,乾惕在念,则亦难免不被...
俗话说诚实赢得千家赞,虚伪招来万户嫌。诚信是与人交往的基础,也是做人的底线。 人们或因各种原因撒谎,但是为了...
问: 经过师父的分析、解释四十八愿,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。但是极乐世界的庄严,弟子粗糙的凡夫,很难...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,谒黄梅五祖,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,佛门佳话,人尽皆知。其后历代圣贤,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...
往昔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,向诸位比丘开示:女子有五种贪爱,是哪五种呢?第一,想要出生在豪贵之家...
时光如梭,在不知不觉中,一代宗师印光大师(1861-1940)已经离开我们七十周年了。七十年对人生来说是漫长的,当我...
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,却有《达摩一掌经》暗传于世呢? 最近有人问起:师父,佛门不是不推崇算命吗?为什么还会有...
义师(证智,荐福寺老僧)(唐吴郡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十释义师者。不知何许人也。状类风狂语言倒乱。贞元初巡吴苑乞丐。事多先觉。人以此疑之。市肆中百姓屋数间。义师辄操斧斫剂其檐。禁之不止。其人素知其神异。礼白之曰。弟子藉此生活无坏我屋。回顾曰。汝惜乎。投斧而去。其夜市火连延而燎。唯所截檐屋数间存焉。好止废寺中。无冬夏常积聚坏旙盖木佛像。悉代薪炭。又于煨火烧炙鲤鱼。而多跳跃灰坌弥漫。抚掌大笑。不具匕筯而食。面垢不[面*责]。[面*责]之辄阴雨。吴人以为占候。及将死也饮灰汁数十斛。乃念佛而坐。士庶观之。满七日而死。时盛暑色不变支不摧。百姓舁出郊外焚之。又京兆安国寺僧。事迹不常。熟地而烧木佛。所言人事必无虚发。此亦不测之僧也。复次京师永寿寺释证智。不详生族。贞元中于京寺多发神异。而众罔知。或昼在张渎兰若治田。夜归寺中。其兰若在汉阴金州。相距京甸七百里焉。时号智禅师。此之长足安法云公也。皆能致远于瞬息间。道家谓之缩地脉而能陟遐矣。若于色尘作神变。虽远而近也。次荐福寺老僧。专务诵持罕有间缺。言未兆事来如目击。大和初相国韦公处厚好重空门。逐月别召名德僧食。老僧见韦新登庸曰。大奇相公得如此好灭度处。人皆不喻。后因奏对于文宗御前。疾作僵仆殿阶。及扶舁出殿前。气已绝矣。方验老僧言死在内殿中。故云好灭度处。即开成中也。后不知其终。
上篇:些些(食油师)(唐江陵府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] | 下篇:神鉴(唐唐州云秀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] |
谓阿弥陀佛名号之德,能破众生之无明,满足众生之愿望。[往生论卷下] p4236...
郁地延那
尘沙
业尘
大觉金仙
一法
梵身天
涅槃点
初发心时便成正觉
苦想
族姓子
四见(二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依这个标准来看,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
印光大师:对治色欲的方法

诚实比说谎更容易

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
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

女子心中的五种贪爱之事

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