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梵语 avinivartanīya。音译为阿惟越致、阿鞞跋致、阿毗跋致。又作不退转、无退、必定。退,乃谓退步、退堕之意,指...(?~1167)宋代曹洞宗僧。又作得明。杭州(浙江)盐官人,俗姓顾。法号澹堂。初随同县圆觉寺文慧守璋禅师。绍兴十...谓一切有为法,其自性本空,非坏灭然后始空。[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](参阅“色即是空”2544) p3760...【本生】 p0531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:本生者:谓宣说己身于过去世,行菩萨行时,自本生事。 二解 如十二分教中说...(流派)日本神道之一派,两部神道之对。神代不混外教,纯粹相续之意,其教相亦有用天台真言之教理仪式者。其言曰神...(1611~1684)清初僧。属日本黄檗宗。泉州府晋江(福建晋江)人,俗姓吴。字木庵。天资英敏,气貌雄伟,十岁即有出...(术语)二吉罗罪之一。谓口出妄言绮语等恶说也。见三藏法数七。...问:若唯有识,都无外缘,由何而生种种分别?答:第八识中,含藏前七识心心所法一切种子。此等种子,熏习生长,乃至...大乘行人在三贤和十圣之间,尚须经过四加行,作为进入初地的准备。所谓四加行,即修四寻思观,能得四如实智。行者对...(异类)Takṣaka,龙王名。法华经所列四龙王之一。法华文句二曰:此云视毒,亦云多舌,或云两舌。同玄赞二曰:此云...(术语)就身语意之三业言之,小乘俱舍之说,局于身语二业,有表业无表业(谓为表色无表色)。大乘法相之义,三业皆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
现在,人们四处求功德,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蓬寺短暂逗留。有些人行色匆匆,我甚至连和他们见面说话的机会...
周利槃陀伽,此云继道。其母省亲,生于路傍故。姿性鲁钝,惟诵半偈,证罗汉果。《弥陀略解圆中钞》 这是介绍十六位...
成佛作祖,堕坑落堑,所争只一念间。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修行人经过一生的修行,我们到临命终时候有两个差别的果报...
若菩萨,懒惰懈怠,耽乐睡眠,若非时,不知量,是名为犯众多犯,是犯染污起。 (《菩萨戒本经》 ) 若菩萨包含在家...1.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,出现于世。所谓大事因缘者,欲令众生,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直下成佛而...
不论是男孩,还是女孩,自襁褓至幼年之时,其衣食住行皆依赖于母亲者多矣。故凡为人母者,应善加体察子女的一举一动...上中专时,我们班主任老师长得很丑:一半脸儿白一半脸儿黑。可是,就是这样一们其貌不扬的教书先生,却有一位很漂亮...
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,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。以佛教的说法,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,其实就是九...
抱玉(唐京兆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九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抱玉者。行业高奇人事罕接。每言来事如目击焉。见释子大光。而诲之曰。汝诵经宜高揭法音彻诸天倾听。必得神人辅翼。后皆符其记莂。京邑归信千计。每夕独处一室阖扉撤烛。尝有僧于门隙间窥其所以。见玉口中出庆云。华彩可爱。后年可九十许而终。终时方大暑而尸无萎败。宰臣第五琦与玉相善。及终临丧颇哀。琦以香乳灌其口。随有祥光自口而出。晃然四照。琦愈奇之。琦干元二年十月贬忠州刺史。宝应初入为太子宾客。至京尹玉皆预言。荣贵轗[车*禀-禾+示]相半。皆如其言。刻意归信焉。
上篇:亡名(唐西域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九] | 下篇:阿足师(唐虢州阌乡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九] |
(术语)证明弟子之所得,而称美许可之也。论语皇侃义疏曰:皆被孔子印可也。维摩经弟子品曰:若能如是宴坐者,佛所...
不退
德朋
即有即空
本生
唯一神道
性
口恶说
展转分别
四如实观
德叉迦
表业无表业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
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

周利槃陀伽的故事

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

修行人不可耽乐睡眠
印光大师《净土问题84个开示》

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
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