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醯罗山】 p1447 西域记三卷二页云: 瞢揭厘城南四百余里,至醯罗山。谷水西派,逆流东上。杂华异果,被涧缘崖;峰...亦名:终身药体 子题:呵梨勒、诃梨勒 行事钞·四药受净篇:“尽形体者,僧祇,胡椒荜茇呵梨勒等。此药无时食气,顿...【诸行过患】 p1347 瑜伽八十五卷十三页云:又观察诸行,是无常苦变坏之法;是名于彼过患。又此过患,极为广大。如...又作根本印明。乃密教不动明王之十四印契。十四印之次第、印相,诸经轨之说略异。据不动立印轨所载之十四种,即:(...【有所依法】 p0545 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页云:若所说法,四依所摄,施设无倒法律正行;是故此法,名有所依。...指眼触、耳触、鼻触、舌触、身触、意触等六种作用。触,乃与一切心、心所法相应,而能使其触对于境之精神作用;即为...(人名)三迦叶中之摩诃迦叶也。是付法藏之第一祖,彼身有金色之光,故名饮光,又名金色迦叶,金色头陀。...【初静虑具足住】 p0683 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七页云:初静虑具足住者:谓得获成就初静虑善五蕴。得获成就,名具...禅林用语。谓多言之人。碧岩录第五十则(大四八·一八五中):“颂云:‘钵里饭,桶里水,多口阿师难下嘴。’” p2...(流派)外道十一宗之一。此外道计一切众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,故若于现世持戒精进,受身心之苦,则能坏...何故真如说名真如?谓彼自性无变异故。...在家菩萨戒本(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) 香赞 炉香乍热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...为佛弟子,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八大人觉。 但是归依了佛的,不论是在家、出家,都是佛的弟子。既然是佛的弟子,就应...一诚长老说,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,比如佛教说的放生就是培养慈悲心。按照佛教经典原本的解释,慈和悲是分别从...
凡诸经籍,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,都是能够供养的,就是把经啊,放到佛台上,就像恭敬佛一样恭敬它...
菩萨为何称名普贤? 梵语输跋陀,或三曼跋陀,汉译普贤。菩萨因何名为普贤?《悲华经》说:我行应当胜诸菩萨。宝藏...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:「有心无相,相逐心生;有相无心,相随心灭。」这句话说明: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...
有一只狐狸,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,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。 狐狸馋涎欲滴,它四处寻找出口,终于发现了一个小洞...
一个人的善根也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,人们常常只见其果,而忽视其往生因地的勤苦修行。 在《杂譬喻经》中有这样一...
四者巧慧:筹量世间乐,禅定智慧乐,得失轻重。所以者何?世间之乐,乐少苦多,虚诳不实,是失是轻;禅定智慧之乐,...
如一(唐福州钟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九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如一。不知何许人也。开元末为僧典床座。俄有僧遍身疮疥。衣服繿缕巡繞寺中。僧众睹之无不厌恶。唯一见而[怡-台+闰]焉。延入常住别堂。安置度夏。夏末辞去。一问去何所。答曰。归庵中。又问。庵在何也。只在大乘寺东。一曰。某日前方自彼来勿见庵处。曰不信但来相访。某两日后专来。一遂往。果见前僧在岩口相候。因携手入一精舍。楼阁森耸殿堂交错。且非人间景物。三日遣一公下山。回首见悉是岩石方知圣寺耳。一由是倍力修进愿预圣流云。
上篇:安静(徐果师)(唐西域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九] | 下篇:亡名(唐西域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九] |
(名数)大乘之五宗:一天台宗,二华严宗,三法相宗,四三论宗,五律宗也。【又】禅宗之五宗。...
醯罗山
尽形寿药体
诸行过患
不动十四根本印
有所依法
六触
金色迦叶
初静虑具足住
多口阿师
宿作外道
真如说名真如
【大藏经】在家菩萨戒本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慈舟法师《八大人觉经浅释》
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

凡诸经籍,应如法供养

菩萨为何称名「普贤」
三十六种富贵之人的心相

合理地舍弃,才能得到更珍贵的

善根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