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赞宁〕系曰。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。前不可测后未可涯。与夫宾头罗睺尊者一贯。胡不念恩地之裔孙邪。通曰。神仙隔一尘。犹未可与之游。且广是具缚凡夫。昭为度世上士。飞鸢与渊鱼踪迹相远。此何怪欤。
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慈悲和智慧,是佛菩萨所必备的二种德性,也叫做悲智二门。智是上求菩提,属于自利;悲是下化众生,属于利他。...(真言)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药师如来之真言有大小二种,此其中之小咒也:唵。呼卢呼卢。战驮利。摩撜祇。莎诃。诸尊...【无倒教授】 p1066 瑜伽二十七卷二十一页云:云何无倒教授?谓无颠倒宣说法义,令其受持读诵修学,如实出离,正尽...(术语)事理亡顿法之智也。十不二门曰:祇由亡智亲疏,致使迷成厚薄。同指要钞曰:言亡智者,事理顿亡之智。...万法皆如幻化,如来之圣智,亦属幻化,称为慧幻。幻士仁贤经(大一二·三二中):“一切人民及其所有皆如幻化,诸坐...一、业感缘起,众生由惑造业,由业感果,由果又起惑造业,所以一切万法皆由业力的招感而生起,这是小乘教之主张; ...(衣服)Kāuśeya,又作憍舍耶,憍尸,高世耶。绢衣名。取野蚕茧之丝所作之衣。西域记二曰:憍奢耶者,野蚕丝也。...(术语)至涅槃正道之法也。无量寿经下曰:奉持经戒,受行道法。四十二章经曰:为沙门受道法者。维摩经方便品曰:不...凡二卷。东汉安世高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。本经旨在阐明五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及十二入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...指唐武宗会昌年中所引起之废佛事件。武宗素信道教,继文宗之后即帝位,会昌元年(841)九月,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...恶念者,谓恶之念虑也。恶念为一切恶所由起,修行之人,须息灭恶念也。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出家功德经...
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,在他的《阅微草堂笔记(卷十四)》中记载的故事: 北方的桥上设有栏杆,那是防止过桥的人不慎...
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,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,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。用什么战胜?用佛教授我...人往高处爬,水往低处流。是必然的理则,否则将滞留停顿,终究迷失悔恨。 你们在小的时候,都曾梦想将来长大了,要...
【若未来世。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闻是菩萨名字。或赞叹。或瞻礼。或称名。或供养。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。是人当得百...
【彼佛相好神通,巍巍赫奕。至彼地狱最上之顶,垂臂弹指,慈音告敕。于其支体,放大光明。其音随光,直至地狱渊源之...人保持健康,不仅要认识病从口入,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内经上开宗明义说的一句话「百病从心生」。你可以看...
用功的人,似乎静中用功好用,坐下来用,工夫就现前。要说动中用功,不容易!工夫恰当的时候,似乎不能动,一动,工...问: 黄念祖的《念佛三昧文》中提到一个和尚念佛念得密不透风却自杀了,还有某法师提到一个天天念佛的人,到临终时...
慧昭(唐武陵开元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八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慧昭。未详何许人。其为僧也。性僻而高。恒修禅定。貌颇衰羸。好言人之休戚。而皆必中。与人交言且不驯狎。闭关自处左右无侍童。每日乞食。里人有八十余者云。昭居此六十余年。其容貌无异于少时昔日也。但不知其甲子。元和中有陈广者。由孝廉调为武陵官。而酷好浮图氏。一日因诣寺尽访诸僧。昭见广且悲且喜曰。陈君何来之晚乎。广愕然自揣。平生不识此僧。何言来晚。乃曰未尝与师游。何责迟暮。昭曰。此非仓卒可言。当为子一夕静话方尽此意。广甚惊异。后时诣昭宿。因请其事。昭曰。我刘氏子。宋孝文帝之玄孙也曾祖鄱阳王休业祖士弘。并详于史氏。先人文学自负。为齐竟陵王子良所知。子良招集贤俊文学之士。而先人预焉。后仕齐梁之间为会稽令。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。年三十方仕于陈。至宣帝时为卑官。不为人知。徒与沈彦文为诗酒之交。后长沙王叔坚与始兴王叔陵。皆多聚宾客大为声势。各恃权宠有不平心。吾与彦文俱在长沙之门下。及叔陵被诛。吾惧不免。因皆销声。匿迹于林谷。拾橡栗而食。掬溪涧而饮。衣一短褐虽寒暑不易。以待所忧之所定。无何有一老沙门至吾所居曰。子骨法甚奇当无疾耳。彦文再拜请其药曰。子无刘君之寿奈何。虽服吾药亦无所补遂。告别将去。复谓我曰。尘俗以名利相胜。竟何有哉。唯释氏可以舍此矣。恭纳其言。自是不知人事。凡十五年。又与彦文俱至建业。时陈氏已亡宫阙尽毁。台城牢落荆榛蔽路。景阳并塞结绮基颓。文物衣冠荡然而尽。故老相遇相携而泣。且曰。一人无良已至于是。隋氏所灭良可悲乎。又闻后主及诸王皆入长安。乃率沉挈一囊。乞食于路以至关中。吾长沙王之故客也。恩遇甚厚。闻其迁往瓜州。则径往就谒。长沙王长于绮纨而早贵盛。虽流放之际尚不事生业。时方与沉妃酣饮。吾与沉再拜于前。长沙悲恸久之。沥泣而起乃谓吾曰。一日家国沦亡骨肉播迁。岂非天乎。吾自此且留晋昌氐羌之塞数年。而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。吾因剔[髟/采]为僧。遁迹会稽山佛寺。凡二十年。时已百岁矣。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。尚日行百里。因与一僧同至长安。时唐高祖已有天下。建号武德。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岭无不住焉。殆今二百九十年矣。虽烈寒酷热未尝有微恙。贞元末于此寺梦一丈夫。衣冠甚盛。熟视乃长沙也。吾迎延坐话旧。伤感如平生时。而谓吾曰。后十年我之六世孙广当官于此郡。师其念之。乃问之曰。王今何为。曰冥官极尊。既而又泣曰。师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。吾梦觉因纪君之名于经笥中。至去岁凡十年。乃以君之名氏访于郡人。尚怪君之未至。昨因乞食里中。遇邑吏访之。果得焉及君之来。又依然长沙之貌也。然自梦及今十一年矣。故讶君之晚也。已而悲惋泣下数行。因出经笥示之。广再拜愿执屦锡为弟子。昭曰。君且去。翌日当再来。广受教而还。明日至其居。昭已遁去莫知其适时。元和十一年也。至大和初广为巴州掾。于山南道路逢昭。惊喜再拜曰。愿弃官请从师为物外之游。昭亦许之。其夕偕舍于逆旅。至天将曙。广早起而省昭已去矣。广茫然若有所丧。神情沮败。自是尽不知所往也。然则昭自梁普通七年生。于时岁在丙午。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。凡二百九十年。则与昭言如合符契焉。
上篇:道鉴(唐齐州灵岩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八] | 下篇:岸禅师(唐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八] |
(名数)密教中合掌之式也。一坚实合掌,二虚心合掌,三如未开莲,四初割莲,五显露,六持水,七归命合掌,八反叉合...
悲智
唵呼卢呼卢
无倒教授
亡智
慧幻
四种缘起
憍奢耶
道法
阴持入经
会昌法难
恶念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
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

多生欢喜,莫生烦恼
不要怕错,只怕不做

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

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
百病从心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