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一)梵语 amrta,巴利语 amata。音译阿密哩多、阿蜜[口*栗]多。意译作不死、不死液、天酒。即不死之神药,天上之灵...乃指过去七佛通戒之偈颂。迄今仍为佛教徒所传诵。此偈之义,依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(大二·五五一上):“四阿含义,...(名数)一理入,众生深信本具之理性,于理无所疑,谓之理入。二行入,依理起行,依行入理,谓之行入也。金刚三昧经...梵语 samāpatti,巴利语同。音译作三摩拔提、三摩[足*我]。意译等至、正受、正定现前。指由远离惛沈、掉举等,而使...(天名)Prajāpati,梵天名。即其真言也。钵罗若为一切生之义,钵多为主之义,曳ye为助声。所谓一切众生之主也。一...系菩萨所修之十种法。又作十种念处。即:(一)身念处,观身不净,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,悉皆远离。(二)受念处,...因明用语。计,即计度分别之义,或指计度分别所立之宗义。于因明对论中,若宗义为对方所难,因而遂转变其宗义,称为...凡夫之性,系指见惑的烦恼种子而言。俱舍论说:云何异生性,谓不获圣法。...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,有一座以七宝所庄严的宫殿,凡是怀著怀疑心来念佛的人,将来就胎生到这宫殿中,五百年间,不...【无分别智所缘】 p1081 世亲释八卷十四页云:论曰:诸菩萨所缘、不可言法性,是无分别智。无我性真如。不可言法性...(流派)又曰鞞世师。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,译曰胜。古仙所造之论名。成劫末,人寿无量岁时,有外道出世,名嗢...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, 各发无上心, 生死甚难厌, 佛法复难欣, 共发金刚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
释迦牟尼佛在世时,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师园。 有一天,优填王带着舍弥夫人和五百位婇女正将前往拘深...
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,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。他曾写有一首《一任清风送白云》诗歌,这首诗歌在禅门中...
有人就问蕅益大师,既然安住一念心性,娑婆跟极乐世界都是如梦如幻,为什么要取舍?蕅益大师答得好:从因缘的角度,...中医认为,肾为先天之本、生命之根。肾亏或肾气过早衰退的人,可呈现内分泌功能紊乱,免疫功能低下,并可影向其它脏...
无相、无住、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。在性空、无所得理念的指导下,契入诸法实相。实相是无相的。如《金刚经》云...
《僧祇律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,对比丘们所说的话。佛陀圆寂之后,有些弟子们,就忙著造塔、供养舍利。...
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,事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以询问戒子,此一系列问题总称为遮难。本文参照道宣律师...问: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? 慧律法师答: 出家还是在家都要问自己,要审心,自己的心就是那把钥匙,自己去打开内...
乘如(唐京兆安国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五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乘如。未详氏族。精研律部颇善讲宣。绳准缁徒罔不循则。代宗朝翻经如预其任。应左右街临坛度人弟子千数。先是五众身亡衣资什具悉入官库。然历累朝曷由厘革。如乃援引诸律。出家比丘生随得利死利归僧。言其来往来无物也。比丘贪畜自兹而省者职由于此。今若归官例同籍没。前世遗事阙人举扬。今属文明乞循律法断其轻重。大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下。今后僧亡物随入僧。仍班告中书门牒。天下宜依。如之律匠非上训二众而已。抑亦奋内众之遗事立功不朽。如公是乎。终西明安国二寺上座。有文集三卷。圆照鸠聚流布焉。
上篇:志鸿(唐吴郡双林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五] | 下篇:清江(唐襄州辩觉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五] |
(术语)阿赖耶识之别名。八识中之第八。述记三末曰:摄论第二卷初,亦名第八识。唯识了义灯四本曰:从末向本,数为...
甘露
七佛通戒偈
二入
三摩钵底
钵罗若钵多曳
十念处
转计
异生性
疑城胎宫
无分别智所缘
卫世师
【大藏经】观无量寿佛经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
四法供养为最上

人不能过得自在,只因有太多的挂碍

娑婆跟极乐都是如梦如幻,为什么还要取舍
六个会伤肾的行为

无相、无住、无念

【推荐】造寺供养舍利,非比丘正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