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地名)Hidda,北印度那揭罗曷国都府之名。一曰佛头骨城。以有佛之顶骨而有名。...十二条头陀行者所应遵守的规则,即 一、纳衣,又名粪扫衣,即拾人丢弃不用的破布洗净之后缝纳为衣; 二、三...子题:六默、三语六默、语索、默索 戒本疏·三十舍堕法:“纯语往索,齐六不犯;纯默往索,十二反;语参默故则九反...又作满口声。悉昙字母之体文(子音字)除五类声(牙、齿、舌、喉、唇等五处发音之声)外,所余之九音称为遍口声,即...(杂名)幻化之象也。性灵集八曰:觉朝无多虎,悟日莫幻象。...即于每年佛陀入涅槃之日所举行之法会。又称常乐会、涅槃忌、佛忌。所谓涅槃,原指无有迷惑之境,亦指佛陀之入灭。有...(物名)经云明月摩尼。摩尼珠之光,如明月也。...因明用语。又作异喻五过、似异法喻五过。为因明三支作法喻(比喻)支中,所举十种过失之后五种。即:(一)所立法不遣...(天名)又曰太山府君,本为道家所起之名,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。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,...【诸所有行】 p1347 集异门论十一卷八页云:诸所有行者:云何名为诸所有行?答:尽所所行蕴,略有二种。一、心相应...1、佛的尊称,因佛是仙中之圣。 2、圣指三乘之圣人,仙指世间五通之仙。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形疾有三:风、寒、热病,为患轻微。心有三病,患祸深重,动有劫数受诸苦恼,唯佛良医能为制药。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...
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,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,以佛陀的智慧观察,生死轮回没有快乐,本质是苦,苦苦指身...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,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,其题叫做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?本此而谈,以免说得太远,而使诸位把握...
佛法说人生有八苦,其中五阴炽盛苦,五阴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色,属于物质,包括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风大。心法,...
五德养性,是指根据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来养自己的性。肝里边藏仁,心里边藏礼,肺里面藏义,肾里面藏智,脾里面藏信...
【原文】 圆觉谓轮回以爱欲为根本。而此爱欲,百计制之,莫可除灭。盖贲、育①无所施其勇,良、平②无所用其智,而...
问:若即心是佛者,则一切含生,皆有此心,尽得成佛。教中云何不见授劫国名号之记? 答:劫国名号,乃是出世化门之...一、 玄奘考试 在隋朝的时候,包括隋唐,僧人的数量是严格控制的。当了僧人国家是免除一切杂税 劳作。玄奘法师13岁...有一位水手,第一次出海时就遇到了可怕的风暴。年轻的水手受命爬到桅杆上,去调整风帆以适应风向。在他向上爬的时候...
善静(灵照)(晋永兴永安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三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善静。俗姓王氏。长安金城人也。父朗唐威州刺史。母李氏。因梦圣容照烂金色。遂尔娠焉。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。因掌书奏于神策军。中尉器重之。忽厌浮幻。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。时年二十七也。洎乎削染受具。天复中南游乐普。见元安禅裔乃融心要。北还化徒于故里。结庐于终南云居山。道俗归之如市。又起游峨嵋。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。连帅王公礼重留之。后还故乡已黍离矣。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。以开运丙午岁冬。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。东向右胁而化。俗寿八十九。僧腊六十。黑白之众若丧严亲。明年正月八日。茶毗于城南。获舍利数千粒。汉干佑三年庚戌八月八日。迁塔于长安义阳乡。石塔岿然。初静率多先觉往游[棘/火]道。避昭宗之蒙尘。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。又尝禅寂次。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。若有听法之意。静令人驱斥之。凡此殊征有而不有。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。营构禅院命以居之。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。次杭州龙华寺释灵照。本高丽国人也。重译而来学其祖法。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。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。号照布纳焉。千众畏服。而言语似涉岛夷。性介特以恬淡自持。初住齐云山。次居越州鉴清院。尝秖对副使皮光业。语不相投。被举摈徙龙兴焉。及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。禅徒翕然。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。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。迎取金华梁傅翕大士灵骨道具置于此寺。树塔命照住持焉。终于此寺。迁塔大慈山之峰。
上篇:全付(晋会稽清化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三] | 下篇:文益(周金陵清凉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三] |
(书名)百字论一卷,百论二卷,外道小乘四字论一卷,外道小乘涅槃论一卷。...
醯罗城
十二头陀
过限急索衣戒语默分齐
遍口声
幻象
涅槃会
明月珠
似异喻五过
泰山府君
诸所有行
圣仙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思惟略要法

三界无安,思维生死的过患
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

远离尘劳定心禅修

五德品格缺失,身体就会产生疾病

老鼠入牛角,当必有倒断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