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所遍计】 为‘能遍计’的对称,遍计所执之法,虚妄的分别心识,对所缘境周遍计度,分别执为实我实法,此被分别的...(修法)以金刚童子为本尊而祈祷之秘密法。此法依金刚童子经。...【眼等触所生受】 p1000 界身足论上六页云:眼触所生受云何?谓眼及色为缘,生于眼识。三和合故触。触为缘受。此中...(人名)Upananda,比丘名。译曰重喜,大喜。慧琳音义二十五曰:优波难陀,或云拔难陀,此云重喜。涅槃经疏一曰:优...造作口业(如大妄语)的人所堕落的地狱。...(术语)谓密教之经典,以行灌顶之式传授其奥义故也。稽古略三曰:于灌顶部,诵出一品,名楞严经。...密教不动尊十四根本印明之第十。又作制火印、遮火印。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(大二...又作三种余。余,残余、残留之意。谓声闻、缘觉二乘之人虽已入于无余涅槃,然仍有烦恼、业、果报等三种之残余。(一...为我国禅宗四祖道信与五祖弘忍之机缘问答语句。据景德传灯录卷三“五祖弘忍章”载,弘忍七岁时,在黄梅路遇道信,道...(一)百岁至劫灭称为常。诸菩萨若住百岁千万亿岁,若一劫乃至八万劫后入灭,称为常。又称非真常;此“常”乃久远住世...Shengmeiyushengbumeizhizheng 中国佛教史事。人的形体死亡之后,精神消失还是继续存在,即神灭还是神不灭,本...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在乐音树下,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,菩萨摩...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。时已深夜,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,来至佛所,恭敬礼拜,站立一旁,...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, 各发无上心, 生死甚难厌, 佛法复难欣, 共发金刚...
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、衰恼当中、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,永远离不开苦难。不觉不知;也不惊不怖,一点恐惧都没有。火已...
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。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,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,如忏摩;有的是经大众复议通过者,如布萨...秋天,来稻成熟,田野一片金黄,农人聚集,庆祝丰收,大地洋溢着一片欢乐。佛陀来到农庄,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。只...
举名者,佛有无量德,今但四字名号,足以该之。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,心包众德。常乐我净,本觉始觉,真如佛性,菩提...每天喝足量的水不仅能让身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行,还能起到清洁皮肤和减轻体重等效果。虽说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,可很...
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,过去都已经没有了,还要回忆,把它拉回来。特别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,总把三、四十岁精强力壮...
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提升,作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。图片首先,天台宗通过五时、五味...
什么是恶语?无论所说的是何种话,无论是好听的还是难听的,只要让对方生起烦恼,让对方反感了,就是恶语。所以说话...
藏奂(唐明州栖心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二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藏奂。俗姓朱氏。苏州华亭人也。母方娠及诞常闻异香。为儿时尝堕井。有神人接持而出。丱岁出家礼道旷禅师。及弱冠诣嵩岳受具。母每思念涕泣。因一目不视。迨其归省即日而明。母丧哀毁庐墓间颇有征祥。孝感如是。由此显名。寻游方访道。复诣五泄山遇灵默大师。一言辨析旨趣符合。显晦之道日月之所然也。会昌人中衰而复盛。唯奂居之荧不能惑。焚不能热溺不能濡者也。洎周洛再构长寿寺。敕度居焉。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。手缉散落实为大藏。寻南海杨公收典姑苏。请奂归于故林以建精舍。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。舍宅为院迎奂居之。剡寇求甫率徒二千。执兵昼入。奂瞑目宴坐色且无挠。盗众皆悸慑叩头谢道。寇平州奏请改额为栖心寺。以旌奂之德焉。凡一动止禅者必集。环堂拥榻堵立云会奂学识泉涌指鉴岐分。诘难排纵之众。攻坚索隐之士。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。一言入神永破沉惑。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。现疾告终。享年七十七。僧腊五十七。预命香水剃发。谓弟子曰。吾七日在矣。及期而灭。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。已周三载。一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。弟子相谓曰。昔师嘱累令三载后当焚我身。今异香若此。乃发塔视之。俨若平生。以其年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。获舍利数千粒。其色红翠。十三年弟子戒休。赍舍利述行状。诣阙请谥。奉敕褒诔易名曰心鉴。塔曰寿相。奂在洛下长寿寺。谓众曰。昔四明天童山僧昙粹是吾前生也。有坟塔存焉。相去辽远人有疑者。及追验事实皆如其言。初任生将迎奂。人或难之。对曰。治宅之始有异僧令大其门。二十年之后当有圣者居之。比奂至止果二十年矣。又奂将离姑苏。为徒众留拥。乃以棕拂与之曰。吾在此矣。汝何疑焉。暨乎潜行众方谕其深旨。又令寺之西北隅可为五百墩以镇之。或曰。力何可致。奂曰。不然作一墩植五株柏可也。凡微言奥旨皆此类也。刺史崔琪撰塔碑。金华县尉邵朗题额焉。
上篇:宣鉴(唐朗州德山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二] | 下篇:义玄(唐真定府临济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二] |
指戒律、禅定与智慧。据翻译名义集卷四谓,防非止恶为戒,息虑静缘为定,破恶证真为慧。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槃,故称...
所遍计
童子经法
眼等触所生受
优波难陀
拔舌地狱
灌顶部
火焰轮止印
三余
何姓
二种常住
神灭与神不灭之争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吉祥经
【大藏经】观无量寿佛经疏

你不贪了,苦就没有了

寺院道场的十九种法事法会
心地的耕耘

佛有无量德,四字名号足以该之
8妙招让你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

心念尽是贪爱,是长不出智慧来的

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