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杂名)齐宣王募僧俗行净住之法,名曰净住社。见僧史略下。...七种生死之一。为摄大乘论师所立。谓众生若发心修行,弃妄归真,则能反出生死而至涅槃。[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七之一、...(术语)作法也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如三世诸佛说法仪式。八教大意曰:顿渐秘密不定化之仪式。...子题:出家之人以身戒心慧为本、灭佛法、住持之士 行事钞·诸杂要行篇:“ 出家之 人 , 以身戒心慧为本 ,不得造经...Zhonghua Dazangjiang 中国《中华大藏经》编辑局主编。汉文部分将收录历代藏经中特有的经籍约4200余种,23000余...(1698~1778)巴利名 Saranajkara。为十八世纪锡兰僧。为锡兰佛教复兴运动之领袖,锡兰佛教暹罗派之创始者。生于通...(杂语)有四解:一、开会之意。谓开除隔别之执情,而真实融会也。若对于开及废而言之,则取融会所修之行之意。所谓...(流派)小乘十八部之一,说出世部之旧译名也。宗轮论述记曰:真谛法师云出世说者,随顺梵言,于此便倒。...【护圆满】 p1461 发智论二卷二十一页云:云何护圆满?答:无学根律仪。 二解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十六页云:云何护...梵语 nānā-dhātu-jāna-bala。又作是性力、知性智力。如来十力之一。即如来如实了知众生之本性、素质、行为等种...(543~631)隋唐时代僧。山西介休人,俗姓郭。少入乡庠习业,能通经史。年十三,从僧稠禅师出家,承指授禅法,数日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大目乾连始得六通,欲度父母,报乳哺之恩。即以道眼观视世间,见其亡母生饿鬼...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婆伽婆,在王舍城灵鹫山中,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,其名曰:慧命阿若憍陈如、慧命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我说我回到美国,回到台湾,却不知道向何处是回?又向何处是去?应该回到哪个地方?又去到哪个地方?因为我原来是从...
《优婆塞戒经》云:不应造作半身佛像。若有形像,身不具足,当密覆藏,劝人令治;治已具足,然后显示。见像毁坏,应...问: 现在末法时期,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,还是参禅比较好? 本焕法师答: 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,都是治我们众生的...第一要有长远心: 以前,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,有一位刚进入普觉佛学社的学长,大一刚进来,就发心说要出家,大...
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阿缚卢枳多湿伐罗。汉译观自在,指菩萨观有不住有,观空不住空,闻名不住于名,见相不惑于相,心...现今社会,一般人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,当六根接触六尘时,难免会起心动念,但起的是烦恼心、动的是烦恼念,导致...
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,这个众多的解释非常多,一心不乱,怎么谈?一心和不乱它的表述的是是样的一种...佛陀在世时,有位长者非常护持佛陀弘法,并且经常布施财物,帮助孤苦贫困的人,所以大家尊称他为「给孤独长者」。 ...
昙藏(灵彖,超岸)(唐南岳西园兰若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一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昙藏。不知何许人也。得禅诀于大寂之门。后见石头希迁禅师。所谓再染谓之赪也。贞元二年嘉遁于冲岳。栖止峰之绝顶。晚年苦于脚疾。移下西园结茅。参请者繁炽。太和元年终于岳中。享龄七十。先是藏养一犬尤灵。尝夜经行息坐次。其犬衔藏之衣归房。乃于门阃旁伏守而吠。声不绝频奋身作猛噬之势。诘旦视之。东厨有大蟒蛇。身长数丈。蟠绕小舍为之岌嶪。呀张其口虓阚其声。毒气漫然。侍者白藏亟去回避。藏曰。死而可逃何远之有。彼以毒来我以慈受。毒无自性激发则强。慈苟无缘冤亲一揆。无人无我法性俱空。言讫其蟒蛇按首徐行闪然不见。又尝一夜有群盗。其犬亦衔藏衣。藏语盗曰。诸君山叟茅舍有中意物任拈去。终无小吝之分。盗感其言散分下山矣。又荆州永泰寺释灵彖姓萧氏。兰陵人也。其胄裔则后梁为周所灭支属星分。彖父居长沙为编户矣。生彖宛有出尘之誓。遇诸禅会罕不登临。止泊维青优游自得。长庆元年住百家岩寺。未几徙步江陵。太守王潜请居永泰寺。太和三载六月二十三日终于住寺。春秋七十五。建塔于州北存焉。又释超岸。丹阳人也。先遇鹤林素禅师。处众拱默而已。天宝二载至抚州兰若得大寂开发。四方毳侣依之。
上篇:太毓(唐常州芙蓉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一] | 下篇:无等(唐鄂州大寂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一] |
(术语)谓仅为依学学问之宗,而非信心修行之宗也。如俱舍成实宗即是。...
净住社
反出生死
仪式
僧众本务
中华大藏经
萨罗难迦罗
会
出世说部
护圆满
种种界智力
僧邕
【大藏经】佛说盂兰盆经
【大藏经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圣严法师《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?》

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
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
慧律法师:学佛要发三种心

菩萨因何名「观世音」
让心定下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