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清净之戒行也。法华经序品曰:精进持净戒,犹如护明珠。...谓反着袈裟,即衣服从前面反翻于右肩上。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(大五四·二一五上):“屏私执务,随意反抄。若对尊容...亦名:竭支、祇支、僧竭支、厥修罗、掩腋衣、[袖-由+奇]支、僧却踦 资持记·释释相篇:“明浴衣。竭支,即祇支。相...zhonglun 佛教论书。又称《中观论》或《正观论》,与《十二门论》、《百论》合称三论宗据以立宗的三论。古印度...(1943~ )台湾南投人。东海大学史学研究所毕业。历任中兴、东海、文化等大学历史系讲师、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讲...(术语)会二乘而归于一乘也。三车家就法华之说法而言。...【听闻正法】 p1463 瑜伽四十四卷八页云:若诸菩萨、欲听法时,作五种想,应从善友,听闻正法。一、作宝想。难得义...梵语 nānādhimukti-jāna-bala。又作知种种解智力、知众生种种欲智力。如来十力之一。即如来如实了知众生种种欲乐...(464~524)南齐僧。又称道副。山西太原人,俗姓王。性好定静,遇菩提达磨,遂出家。据传达磨勘验弟子们各得其教法...又作小乘七十五法。小乘俱舍宗于一切法概括为七十五种,摄为五类。即:(一)色法十一种:(1)眼根(梵 caksur-indriy...梵语 mahā-nirde?a 或 ananta-nirde?a。(一)谓一切诸法各具无量无数之义理,故称无量义。 (二)为实相之异名。吉藏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形疾有三:风、寒、热病,为患轻微。心有三病,患祸深重,动有劫数受诸苦恼,唯佛良医能为制药。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...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,是生活得最愉快、最丰富,也是最懂得生活的人,所以也是最有大福报的人。 一般人以为有财产、...
一念佛起,万虑顿消。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。心中唯有一句佛号,南无阿弥陀佛,一直在我们心间围绕。就是我们要保...问: 请问老和尚,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? 本焕法师答: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可以少福德因缘。什么叫福德?...第一件可悲之事:干坏事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,如果用他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,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。每个人的生命...
成佛作祖,堕坑落堑,所争只一念间。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修行人经过一生的修行,我们到临命终时候有两个差别的果报...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,这是密宗的讲法。修佛法还是要多注意显教,要根据佛的经典和菩萨的经论修持、密宗的讲法都...
(第一讲) 各位法师慈悲,各位有缘们吉祥,诸位下午好。 今天菩萨加被。感谢咱们普陀佛协弘法部的邀请。可以说是再...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,心志清明、存有善念,就能看开世间的一切;若起恶念则人生方向就会偏差,因此产生了烦恼。 ...
无等(唐鄂州大寂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一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无等。姓李氏。今东京尉氏人也。负志卓荦辞气贞正。少随父官于南康。频游梵剎向僧瞻像。往即忘归。既作沙门遇道一禅师在龚公山学侣蚁慕。等求法于其间挺然出类。元和七年游汉上。后至武昌睹郡西黄鹄山奇秀。遂结茅分卫。由此巴蜀荆襄尚玄理者。无远不至矣。大和元载属相国牛公僧孺出镇三江。闻等道香普熏遐迩。命驾枉问。风虎相须为法重人。牛公虑其兰若不隶名籍。特为秦题曰大寂也。憧憧往来堂无虚位。至四年十月示灭。年八十二。弟子誓通奉全身入塔焉。
上篇:昙藏(灵彖,超岸)(唐南岳西园兰若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一] | 下篇:明觉(唐天目山千顷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一] |
(术语)依赖也。南本涅槃经十九曰:依凭国王,无有盗贼。...
净戒
反抄
僧祇支
中论(Madhyamika-sastra)
蓝吉富
会二归一
听闻正法
种种胜解智力
僧副
七十五法
无量义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思惟略要法
圣严法师《苦报与福报》

四种念佛的方法
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
人生四件可悲的事情

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
真正的喜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