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梵语 a-brahma-carya-virati,巴利语 abrahmacariyā veramanī。为十重禁之一,四波罗夷之一,五戒之一,八戒之一...(异类)阿苏罗之略。译曰非天。西域记九曰:阿素落,旧曰阿修罗,又曰阿须伦,又曰阿苏罗,此皆讹也。...全一卷。又作梵摩喻经。三国吴·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(223~253)。收于大正藏第一册。内容叙述婆罗门梵摩渝...(名数)缠为烦恼之通名,而特举八法名为缠:一,无惭,令于所造之罪自省无耻者。二,无愧,令于所造之罪对他无耻者...(术语)观无量寿经正宗分之说相。二尊为释迦弥陀。二教为要门与弘愿。此经之正宗分以释迦显说要门方便之定散诸善,...谓眼根。耳根。鼻根。舌根。身根。意根。女根。男根。命根。乐根。苦根。喜根。忧根。舍根。信根。精进根。念根。定...(杂名)略名愿文。法事之时述施主愿事之表白也。...(一)指屋外。即户外无物被覆于上之所。[杂阿含经卷三十九] (二)指坐于无物覆蔽之所。为十二头陀行之一。 (三)比喻...因明用语。在三支作法中属因支,为六因之一,与“生因”对称。了者了悟或明了之意,如灯光照物,可令人明了一切。譬...梵语 vaidharmya-drstānta。因明用语。“同喻”之对称。又作异品、异法、异法喻。为因明二喻之一。乃对宗(命题)...又作断知。谓周遍了知四谛之境,由此而断除见、修二惑。即于果(断)附以因之名,称为断遍知。断遍知以择灭为体,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普贤行愿品...阿难问事佛吉凶经...
当今素食话题越来越热门。或为健康,或为环保,或为保护动物,或为长养慈悲心,很多人因种种因缘而关注着素食,也有...
大家天天念《金刚经》,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、善付嘱啊?你必须得净心。你净了心,观你的心,跟佛所教导的教义...
非浊者,云有则不受一尘。非清者,云无则不舍一法。无背者,纵之则无所从去。无向者,迎之则无所从来。言即此灵明湛...
夫妻之间经常有些小冲突和矛盾,这再正常不过了,关键是如何能巧妙将这些冲突和矛盾快速一一化解。下面我就给大家提...
东国重于般若,前代虽翻不能周备,众人更请委翻。然般若部大,京师多务,又人命无常恐难得了,乃请就于玉华宫翻译。...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切的善法,这善法里面包括一切福德之法。这个内在的宝藏要靠禅...
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,而产生信心;也观察净土的庄严,而产生了愿力;这表示什么?表示你有资格念佛了,你已经...
念佛所见之境,恶境不可怖畏,但摄心正念,其境即消。善境不可欢喜,但摄心正念,必有所得。谓业消智朗,然有浅有深...
恒月(真亮)(唐潭州翠微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恒月。姓韩氏。上党人也。厥父为土监商。西江往还俄遇剽略溺死。月虽幼弱念父葬于鱼腹。母又再行。乃决志出家求报恩育。受教于圣善寺慧初。得度已造嵩山禅会。便启发心要。后访道寻师靡惮夷险。抵望湖山翠微严下古院挂锡。四方学者如蜂得王。翕然盛化。建中元年示疾而终。春秋七十九。其年三月十二日迁塔焉。洛京广爱寺释真亮。姓侯氏。景城人也。家训儒雅辞彩粲然洁素持操与群少年有异。忽以樊笼为厌。且曰。去情除馑是所愿也。遂于本州开元寺智休师下披染服。然其刈薪汲水率先于人。习行头陀行。受具已游嵩少。遇普寂奖训顿开蒙昧。入龙门山居而禅默。问津者交集声望日隆。属留守尚书王公铎保厘。闻而钦奉。召入广爱寺别住居焉。示人禅观匪倦教诏。得道者亦多矣。以贞元四年十一月三日。忽告门人。以桑榆末照诚难久留。嘱累而终。年八十八焉。
上篇:怀海(唐新吴百丈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] | 下篇:思公(昙真)(唐襄州夹石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] |
(杂名)指达磨而云。...
淫戒
阿苏
梵摩渝经
八缠
二尊二教
二十二种根
发愿文
露地
了因
异喻
断遍知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
素食之妙

要想修行,必须先清净你的心

自性无对立,凡夫妄分别

化解夫妻冲突和矛盾的技巧

玄奘大师译《大般若经》及圆寂事
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

【推荐】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