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如来共德之一(共德为别于不共德之语),谓如愿生来之妙智也。俱舍论二十七曰:以愿为先,引妙智起。如愿而...【别解律仪由五缘舍】 p0689 俱舍论十五卷六页云:唯除近住,所余七种别解律仪,由四缘舍。一、由意乐。对有解...(术语)谓心柔和而随顺于道也。法华经曰:众生既信伏,质直意柔软。...声闻缘觉行人虽然已经证入无余涅槃的境界,但是因为还有三事的残余,所以不是真正的无余,三余者,烦恼余、业余、果...【坻弥】 具云帝弥祗罗。此云大身鱼,其类有四,此最小者。京房易传云:海数(所鱼切)见巨鱼,邪人进,贤人疏...指修学佛道时,尚残留有余地之修行境地。就小乘而言,由修戒、定、慧三学,而得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果,...(598~649)唐高祖第二子,名世民。武德九年(626)即位。贞观二年(628)直捣梁都,统一全国。在政治上锐意图治,...即解释经论等之意义。诸宗解释经论及真言之文句有种种不同之释体。如天台智顗解释法华经,用因缘释、约教释、本迹释...(术语)梵名阿末罗Amala。译曰无垢识。旧译家以为第九识之称,新译家以为第八识净分之称,是不别立第九识故也。唯...(地名)火山名。在中印度伊烂拏钵伐多国。现今附近惟有温泉涌出,不见喷火。西域记十,形容此山,谓含吐烟霞。蔽亏...又作求子妊胎秘法。系为求子女者所修之法。修此法时先如图设坛,再向东方修之。若依大法之仪法修行时,则以佛眼、金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往生论...凡趣圣道悟解真宗。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。一切行无由取见。愿善知识如有写者。用心无令脱错。恐误后人。 夫修道之本...快乐,是人生所憧憬、所追求的。学佛也正是为憧憬人生的快乐,追求人生的快乐,因为学佛的目的在于转迷为悟,离苦得...问: 《楞严经》云: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又听师父说要修到阿罗汉的果位,淫欲的念头方可断尽,如此看来我等凡夫想...问: 有老师父开示说:做事不一定要发心,发心一定要做事。请问师父,做事和自修的辩证关系如何? 大安法师答: 发...在佛教中,有佛、有菩萨、有罗汉、有天人。 我们人,在这宇宙中,是非常脆弱、渺小、低智慧的动物,你看:说活,多...平常心修习要领 平常心就是禅修者的慧心,实在太好,可是相当难得,因此需要使用方法使情绪化的心境净化平衡。 最实...释迦牟尼佛在临近涅盘的时候,来到了末罗国的拘尸那城。那时,释迦牟尼佛来到城中的沙罗林时,就无法再走了,遂选择...
问: 弟子在医院工作,很忙。请开示:如何定早晚课? 大安法师答: 作为佛弟子,是应该要有一个早晚课,它是对我们...问: 末法众生若命终、未命终,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,杀生,哭泣,造种种违缘,不复有安慰、助念等临终关怀,使临终...
皓端(宋秀州灵光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七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皓端。姓张氏。嘉禾人也。九岁舍家入灵光精舍。师授经法如温旧业焉。年登弱冠受形俱无表。于四明阿育王寺遇希觉律师盛扬南山律。端则一听旋有通明义门无壅。寻投金华云法师学名数一支并法华经。后受吴兴缁伍所请讲论焉。两浙武肃王钱氏。召于王府罗汉寺演训。复令于真身塔寺宣导。于时有台教师玄烛者。彼宗号为第十祖。端依附之果了一心三观。遂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。由是两宗法要一径路通。忠献王钱氏借赐紫衣。别署大德号崇法焉。后誓约不出寺门。慕远公之不渡虎溪也。高尚其事。仅二十余年。身无长衣口无丰味。居不施关坐唯一榻。以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灭于本房。容貌犹生。三日焚之于城西。得舍利于煨烬之末。俗年七十二。僧腊五十二。凡著述传录记赞七十许卷。学得其门者止八十余人。端性耿介言无苟且。一坐之间不谈世论。唯以佛法为己务。可谓傅翼之象王矣。秘书监钱昱尝典秀郡。躬睹端之标格。为着行录焉。
上篇:智佺(周魏府观音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七] | 下篇:傅章(宋东京天清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七] |
(流派)玉泉谓天台宗,玉花谓法相宗。出新译之经论于支那传法相宗者,玄奘师也。故就其所居谓之玉花。...
愿智
别解律仪由五缘舍
柔软
三余
坻弥
学地
唐太宗
释义
无垢识
伊兰拏山
求子妊胎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往生论
【大藏经】最上乘论
人生快乐的追求
「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」与「带业往生」矛盾吗
「做事不一定要发心,发心一定要做事」对吗
要谦虚、勿骄傲
圣严法师《智彗的花串》
这才是真正的供养如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