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即指无常犹如杀人之幽鬼。由于无常之理,令生者,不分贵贱、不择豪贤必有一死,故以杀鬼比喻之。摩诃止观卷七上(大...【瞿夷】 此云明女。五梦经云:是舍夷长者女。长者名水光。其妇名余明。妇居近城。生女之时,日将欲没,余明照...(人名)Balādrtya,王名。译曰幼日。摩竭陀国之王,制磔迦国大族主之暴逆而服之,厚信佛法,建立堂塔。后出家为沙...(术语)杂乱染污真性者有三:一、烦恼杂染,起贪瞋我见等烦恼而杂染真性者。二、业杂染,由烦恼而造种种之恶业,以...(一)为河南洛阳之最大巨刹。俗称敕赐护国迎恩寺。始创于明万历年间(1573~1619),为近世临济宗之寺院。清乾隆七年...(菩萨)译曰大笑金刚。陀罗尼集经八曰:跋折罗吒诃沙身,唐云大笑金刚。梵Vajra-aṭṭahāsa。...(术语)Āraṇya,阿练若之略。又曰阿兰若。...(行事)佛之成道日,经论之说不同。长阿含经四及因果经作二月八日,灌佛经及方等泥洹经作四月八日,西域记则三月八...僧尼出家受戒后所发之受戒证件。据释氏稽古略卷三载,唐代宣宗大中十年(856),曾敕任法师辩章为三教首座,命僧尼...执自生有四: 一、计有神我自生,有十一: 一、计主谛神我生 即迦毗罗。计诸法自生而有神,神名为主谛。...指于厕所中用以代纸拭粪之小木、竹片。又作厕筹、厕橛、厕篦、厕简、厕简子。凡已经使用而污秽之筹,称触筹;未经使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长者给孤独,为子取妇,得豪贵长者家女,端正无双,憍豪慠慢,不以妇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
不管多伟大的人,业力来临,都抵挡不住,至此才知道人世间的无奈和无常。 要关闭一切恶趣门,方式只有一种,无恶不...
这口称佛号,告诉他(下品下生者)要至心去念,令这个佛声不间断,就是十念念佛不间断。这个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...
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: 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,蒙我光明触其身者,身心柔软,超过天人。...
问: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? 慧律法师答: 十善业离不开身、口、意:身善、语善、意善。 记得,身体一定要做...
原文: 数日前,令甥崔澍萍来函,并将阁下与彼之函,亦并寄来,祈光为阁下寄各种书,已令寄矣。阁下一向有信心,而...
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,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可忍的时候。这个时候一般来说我们已经开始所谓的脸红耳赤了,...在中国文化之中,代表慈悲的是女性,所以母亲被称为慈母;在佛教里面,代表慈悲精神的是观音菩萨;在我们一般大众的...
这个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,超过持戒、精进、禅定一切力量,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。这个忍分为两种: 一种是众...
法藏(大仪)(周洛京佛授记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五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法藏。字贤首。姓康康居人也。风度奇正利智绝伦。薄游长安弥露锋颖。寻应名僧义学之选。属奘师译经。始预其间。后因笔受证义润文见识不同而出译场。至天后朝传译首登其数。实叉难陀赍华严梵夹至同义净复礼译出新经。又于义净译场与胜庄大仪证义。昔者炖煌杜顺传华严法界观。与弟子智俨讲授此晋译之本。智俨付藏。藏为则天讲新华严经。至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。六相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。此诸义章皆是华严总别义网。帝于此茫然未决。藏乃指镇殿金狮子为喻。因撰义门。径捷易解。号金师子章。列十门总别之相。帝遂开悟其旨。又为学不了者设巧便。取鉴十面八方安排。上下各一。相去一丈余。面面相对中安一佛像。燃一炬以照之。互影交光。学者因晓剎海涉入无尽之义。藏之善巧化诱。皆此类也。其如宣翻之寄亦未能舍。盖帝王归信缁伍所凭之故。洎诸梵僧罢译。帝于圣历二年已亥十月八日。诏藏于佛授记寺讲大经。至华藏世界品。讲堂及寺中地皆震动。都维那僧恒景具表闻奏。敕云。昨请敷演微言阐扬秘赜。初译之日梦甘露以呈祥。开讲之辰感地动以标异。斯乃如来降迹。用符九会之文。岂朕庸虚敢当六种之震。披览来状欣惕于怀云。其为帝王所重实称非虚。所以华严一宗付授澄观。推藏为第三祖也。着般若心经疏。为时所贵天下流行。复号康藏国师是欤。
上篇:浮丘(唐太原崇福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四] | 下篇:恒景(唐荆州玉泉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五] |
(术语)具曰弘誓愿。谓佛菩萨弘大之誓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发斯弘誓,建此愿已,一向专志庄严妙土。同下曰:以弘誓功...
杀鬼
瞿夷
婆罗阿迭多
三杂染
东大寺
跋折罗吒诃沙
练若
佛成道日
戒牒
自生
厕筹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玉耶女经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
持戒忏悔使现生带来好运吉祥

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

阿弥陀佛四十八愿--蒙光触身获益愿

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

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

忍无可忍需再忍
圣严法师《心怀大悲,世界大慈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