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极迥色】 法处所摄色之一。迥者深远义,这是指影、光、明、暗、迥色、空一显色等细色,这是有对色中的假色(无形...释迦牟尼佛前生所修菩萨行之一。依菩萨藏经卷下载,阎浮提有一摩醯斯那王,其夫人生一子,病人触之即愈,故称人药王...(职位)虽大方之尊宿,若住持能以礼致之,亦可充此职。是云退位为人。退位为人谓之却来首座。却来者,洞家之奉唱。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谓非服用,帽袜之属。”(事钞记卷二○·六·一四) 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“问:‘羯磨文中...【论议】 p1328 如十二分教中说。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:论议者:谓诸经典,循环研核摩怛理迦。且如一切了义...混然而不可区别彼此者,称为冥一。摩诃止观卷一下(大四六·九下):“以无缘智缘无相境,无相之境相无缘之智,智境...(术语)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,立四十八愿,以期成佛,自成就而为阿弥陀佛,至今已经十劫。无量寿经上曰:阿难...【阿难】 大论:秦言欢喜。佛成道时,斛饭王家,使来白净饭王言:贵弟生男。王心欢喜,言:今日大吉。语来使言...【无想三摩钵底】 p1081 瑜伽十二卷二十页云:复次云何无想三摩钵底?谓已离遍净欲,未离上欲,求出离想作意为先,...(一)指数人列坐,坐于右首者。 (二)为“座头屏风”之略称。又作隔板。高约一公尺之小屏风,系为门口左右之座首而设...安乐者,无逼恼故。清净法界,众相寂静,故名安乐。四智心品,永离恼害,故名安乐。此二自性,皆无逼恼,及能安乐一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普贤行愿品...阿难问事佛吉凶经...
为人子女时做到五不怨,为人父母时做到七不责,请您试着放平心态,或许生活就会更阳光! 《爱父母的五不怨》 1、不...
敬畏因果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,身业不能去杀生,不能去偷盗(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人家不给你,就不能自己去...
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。劫波,翻译成中文叫时分,是一种时间的概念。这种时间的概念用劫来说,是因为它是非常久远的一...
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: 一个是不明理,然后犯戒; 二是虽然明理,但是还没有真正深信,所以犯错; 三是虽然...有一天,释尊在寂静的森林中坐禅。日影稀疏的筛进林中,除了微风拂过树梢的轻响外,没有其他声音,有时连风都沉寂了...
问: 昙鸾大师《往生论注》有云: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,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,为乐故愿生,亦当不得往生也。弟子深厌...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,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,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,它不能说话,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...
复次,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,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,令信愿持名者,念念成就如是功德,而皆是已成,非今非当...
普光(唐京兆大慈恩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四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普光。未知何许人也。明敏为性。爰择其木。请事三藏奘师。勤恪之心同列靡及。至于智解可譬循环。闻少证多。奘师默许。末参传译头角特高。左右三藏之美光有功焉。初奘嫌古翻俱舍义多缺。然躬得梵本再译真文。乃密授光多是记忆西印萨婆多师口义。光因着疏解判。一云。其疏至圆晖略之为十卷。如汉之有沲欤。又尝随奘往玉华宫译大般若经。厥功出乎禆赞也。时号大乘光。观夫奘自贞观十九年创译记。麟德元年终于玉华宫。凡二十载。总出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。一千三百三十五卷。十分七八是光笔受。或谓嘉光普光也。若验从辩机同参译务。即普光是也。
上篇:道世(唐京师西明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四] | 下篇:法宝(胜庄)(唐京兆大慈恩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四] |
(印相)先舒左五指,安于脐轮之前,次舒右五指,安于左掌上。结此印已,入于西方无量寿如来之三昧。当观 字,其字...
极迥色
人药王子
却来首座
非衣
论议
冥一
十劫
阿难
无想三摩钵底
座头
安乐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
儿女「五不怨」与父母「七不责」

规范身口意三业

理解劫运的概念

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
找迷失的自己

度众生的心发不出来,这样能否往生
让温暖弥散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