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一)即遇佛。遇值佛陀出世乃稀有而难得之事,故宗门有“值佛难”一语。(参阅“值佛难”4022) (二)日本曹洞宗之祖...于诸经论中,常采用肯定、否定、复肯定、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,或解释各种义理,称为“四句分别”;而于各...(术语)与法执同。谓染著于法也。圆觉经曰:菩萨不与法缚,不求法缚。...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斗,大败而走,欲遁无所,以神通力潜身,入于藕丝之孔。[杂阿含经卷十六、大智度论卷三十、法苑珠...(故事)高齐僧稠禅师,以锡杖解两虎之斗。续高僧传十六(僧稠传)曰:后诣怀州西王屋山,修习前法,闻两虎交斗咆响...(术语)为一大事之因缘。文句四上曰:众生有此机,感佛名因,佛乘机而应,故名为缘,是为出世本意。...【引摄僧伽摈斥犯戒安乐义利】 p0378 瑜伽一百卷四页云:如引摄他出罪义利,引摄僧伽摈斥犯戒安乐义利,当知亦尔。...【软品有爱】 p1387 瑜伽九十五卷九页云:当知此中软有爱者:谓于当来,愿我当有。卽于六处,愿我当有。卽如是类,...(仪式)谓代他烧香,或烧香之人也。...【事理】 又作理事。事指事相、事法;理指真理、理性。在佛教中,事、理之相对意义有二:一、凡夫依迷情所见之事相...【四谛智】 p0426 瑜伽十四卷九页云:又有四种,于转还品真实能取智,能尽诸漏。一、转品果真实智,二、转品因真实...维摩诘所说经(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)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般若波罗蜜多心经...
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。这问题是:只要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,能得诸佛护念,前面讲闻这个经能得护念,第二层次是...
看看这个《法句经》的两段,把这个一切法正,一切法邪做个总结。 诸法意先导,意主意造作。若以染污意,或语或行业...
依于妄念,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(《圆觉经》云:于诸妄心亦不息灭),应知其所起者,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...不少人在初学佛时,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,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失礼。其实,只要心存恭敬,即使不小心犯错,法师...
咱们经常讲无我。无我它有两种,一种是人无我,一种是法无我。我、法本来不存在的,没有;但是你没通达之前,都有,...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,这样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。后来渐渐地知道,其实很多事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情...
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法师慈悲,陈会长慈悲,诸位菩萨,阿弥陀佛!好,请放掌。 在...
一、唯识之义 唯识者,据《成唯识论述记》云:唯谓简别,遮无外境,识谓能了,诠有内心。此指外境非实有,内识非虚...
般若(唐醴泉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三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般若。罽宾国人也。貌质魁梧执戒严整。在京师充义学沙门。宪宗敦崇佛门深思翻译。奈何有事于蜀部。刘辟阻命。王承宗未平朝廷多故。至元和五年庚寅。诏工部侍郎归登孟简刘伯刍萧俯等。就醴泉寺译出经八卷。号本生心地观。此之梵夹乃高宗朝师子国所进者。写毕进上。帝览有敕。朕愿为序。寻颂下其文。冠于经首。三藏赐帛。证义诸沙门锡赉有差。先于贞元中译华严经后分四十卷。此盖乌荼国王所进者。于时而赐紫衣。后大中中法宝大师玄畅奏请入藏焉。
上篇:子邻(唐京师大安国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三] | 下篇:悟空(唐上都章敬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三] |
(术语)对杀盗之恶法而言,止者持戒也,作者犯戒也。反之,对慈悲等之善法而言,则止者犯戒也,作者持戒也。...
值佛
有句
法缚
修罗隐藕丝孔
解虎锡
一大事因缘
引摄僧伽摈斥犯戒安乐义利
软品有爱
代香
事理
四谛智
【大藏经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净土法门能得到利益与否,在于有没有信心

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

居一切时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亦不息灭
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

你执着什么,就对治什么
三季人的故事

净界法师:菩提心修学述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