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观行】 观心之行法。即观心修行,或指观法之行相。唯识宗之观行有二种,称二观行。一、寻伺,指推寻伺察。寻,即...(术语)十王为六欲四禅之王,初地之菩萨,为四天王,乃至第十地之菩萨为第四禅天之王而化益有情。此十王之果报对于...【无忘失法】 p1069 瑜伽五十卷十二页云:云何如来无忘失法?谓诸如来、常随记念若事、若处、若如、若时、有所为作...(杂语)如水与波,水与波相别,故云不即,水波之性无别,故云不离。如言不一不异也。圆觉经曰:不即不离,无缚无脱...华译为教授、轨范师、悦众等,即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。四分律说有五种的阿阇梨,即出家、受戒、教授、受经、依止等...(人名)又作鹙露子,秋露子。舍利弗之译名也。玄应音义四曰:梵言舍利弗,旧文言舍利子,或言奢利富多啰Śāriput...谓凡夫心中含藏可开为佛果菩提之种子。 p1400...据宗镜录卷八十一载,修定之时,若仅修习世禅,虽曰修行,犹生下列三种恶觉,即:(一)欲觉,凡夫不了五尘过患,对顺...(仪式)以灯明奉施佛像塔庙也。...梵名 Buddhaghosa,巴利名 Buddhaghosa。又作佛鸣、觉音、佛陀瞿沙。五世纪中印度摩揭陀国佛陀伽耶人。出身婆罗门家...(一)指十对之二法摄尽一切诸法。此十对为:真俗、教行、信法、乘戒、福慧、权实、智断、定慧、悲智、正助。[止观辅...佛说疗痔病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俱,比丘五百及诸菩萨。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将来之世,当有比...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又作无上正真道意、无上菩提心、无上道心、无上道意、无上心、道心、...
(一)人不宜食众生肉 (人者,仁也。五谷为养,五菜为充,五果为助) 【原文】 经言靴裘等物皆不应着,以其日与诸...
学佛,末法时期很乱,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。学佛是为了了生死。有人说,我学佛不为了生死,那是糊涂蛋!药师偈明明说...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。信仰佛教,首先把人做好,成为一个完人,由完人到超人,再到超超人,就...
《临终三要》,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:第一个,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,第二个,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,第三个...
过去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,当时有位梵志,名为生漏,来到佛所,向世尊作礼问讯之后,在一旁坐下。 生漏...
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:一个是生因,生起的生,它能够使令一切万法生长广大;第二个是引因,引生的引,它能够使...
关于一个人的命运好坏,命运究竟能不能改变,有各种不同的观点。那究竟,人的命运能不能改变呢?如果能,又是什么因...
慧震(唐梓州通泉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九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慧震。姓庞。住梓州通泉寺。身长八尺。后听皓师三论。大领玄旨。福力所被蜀部遥推。皓之还南。得袈裟二百领以赠路首。每年正月转藏经。千人袈裟奉施无阙。常弘三论听众百余。忽于高座似闷见人。语曰。西山头好造大佛。既觉下座。领众案行。中堪造像两边泉流。即命石工镌錾座身。高百三十尺。贞观八年。周备成就。四面都集。道俗三万庆此尊仪。其像口中放大白光。远近同奉。先有一马日行五百。曾经入阵余马并死。惟此得还。至十四年七月。忽自嘶鸣。不食三日。震闻毛竖。有一异僧名为十力。语震曰。马与主别。主当先行。来年正月十五日。日正中时应入涅槃。法师须散财物无留于后于身何益。言已而隐。莫知其由。先造藏经。请僧常转开大施门。四远悲敬来者皆给。至终年初又请众僧。读经行道作三七日。俗缘昆季内外皆集。至于八日香气郁勃充满寺中。倾邑道俗共闻异香。舍散山积。至十五日气犹不歇。从旦至午寺内树木土地皆生莲华。众睹奇瑞知其即世。震曰。嘉相已现不容待满。便行嚫施。早食讫手执香炉。绕卢舍那三匝。还于佛前胡跪正念。大众满堂。不觉已逝。春秋六十有六。停丧待满香气犹存。兄弟三人各舍五十万。于墓所作僧德施及以悲田。作石塔高五丈。龛安绳床。扶尸置上。经百余日犹不委仆。道俗万余悲凉相结云。
上篇:智通(唐梓州牛头山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九] | 下篇:慧云(唐京师弘福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九] |
巴利语 vagga-kamma。又称别羯摩、别众羯摩、别众。于同一结界内,僧团中有少数僧侣为因应环境,而脱离大众另行“作...
观行
十王华报
无忘失法
不即不离
阿阇梨
鹙鹭子
心地含种
三恶觉
供灯
佛音
二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疗痔病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当来变经
求生净土者,亦需发菩提心

莲池大师不食肉的论点解析

学佛不为了生死,那是糊涂蛋
惟贤长老: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

《临终三要》的重要开示

希求涅槃之乐

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