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比喻憍傲高慢之心,如说法时高耸之幢。六祖坛经(大四八·三五五中):“礼本折慢幢,头奚不至地。” p5814...(一)梵语 ?arīra,巴利语 sarīra。即死尸、遗骨之意。又作实利、设利罗、室利罗。意译体、身、身骨、遗身。通常指...【如来为母说法处】 p0580 西域记八卷二十六页云:四天王献钵侧不远,有窣堵波。如来为母说法处也。如来既成正...(名数)成实论中又明四假:一因生假,一切之有为法,由因而生皆为无性,故名因生假,如六因四缘生诸法。是前三假中...谓佛陀为弟子所制定之戒律,对僧众有十种利益。(一)摄僧(梵 savghasangrahāya),统御摄受,使之和合。(二)极摄僧...灭谛下四行者: 一、尽行 谓观涅槃种种苦尽,故名尽行。 二、灭行 谓观涅槃诸烦恼火灭,故名灭行。 ...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古译。...(术语)三性之一。空烦恼所知二障而显之真理。诸法真实之体性也。曰真如、曰实相、曰法界、曰法性、曰涅槃、皆同体...【三受能生五爱】 p0205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一页云:问:云何三受,皆能起爱?答:爱有五种。一、和合爱。二、不和...(术语)为求衣食之料而说法,曰邪命说法。...为念佛修行之结社。全称白莲华社。略称莲社。源于东晋慧远所创之结社念佛,今为此类结社之通称。东晋太元九年(384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什么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识!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,很少有超过一千年以上的统治时间。中国的周朝,号称是一个极长...
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,为了悟道求法,常常遍行天下,游历各地寺院,求学于诸高僧大...
原文: 卧室若不洁,可将佛像供于净室,日请来熟视一二次,则心中便可作忆念矣。念佛虽贵至诚清洁,然病人做不到,...
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,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:第一个是誓愿力,第二个是观照力。 这个誓愿力就是说,在行菩...
土豆,学名马铃薯,别名洋山芋、洋番薯、山药蛋。它和玉米、小麦、水稻、燕麦被称为世界五大粮食作物。土豆因其营养...1.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,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,先要深信因果。若不信因果,妄作胡为,不要说办道不成功,三涂少他不...
可悲呀众生,从无始劫以来,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,一直在胎生、卵生、湿生、化生里面打滚。没有人可救助,没有人可...1.毁谤出家,轻蔑持戒: 常言:酒肉穿肠过,佛在心头坐。我已经开悟证果,何劳持戒?我是持而不持,不持而持。说得...
普济(隋终南山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七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普济。雍州北山互人。初出家依止圆禅师。仪轨行法。独处林野不宿人世。跏坐修禅至于没齿。栖迟荒险不避豺虎。虽游浪物表。而手不释卷。尝读华严。依而结业。自佛法沦废。便投太白诸山。行不裹粮依时啖草。咀嚼咽饮都不为患。愿像教一兴舍身供养。修普贤行生贤首国。开皇之始大阐法门。思愿既满。即事捐舍。引众集于炭谷之西崖。广发弘誓自投而殒。远方填赴充于岩谷。为建白塔于高峰焉。近贞观初有山居沙门普济者。立操标勇贞专自固。恒游名山习诵经典。大品法花偏所通利。其所造集多诵两经。仍随文句时重解释。声气所及周于一里。故使数万众中无不闻者。以武德十八年西入关壤。时经邑落还居林静。贞观度僧。时以济无贯。擢预公籍。住京师光明寺。众聚山结乐闻经旨。济弊斯喧扰。遂遗名逃隐。不测所之。有说。今在终南幽岩独坐。傍饶山果。须者负还。重更追寻。便失来径。余曾同聚目悦斯人。衣则百结相连。钵则纔充受用。汲灌瓦瓶麻绳系颈。坐则籍草胁无着地。骁悍果敢睡盖莫欺。节约俭退利贼潜迹。言论所指知足为先。谈授正义如行为最。所以一坐说法施积如山。曾无顾涉。任委监护。乃重惟曰。城邑所属五欲为根。余力既微。无宜自陷。遂逃遁矣。
上篇:普圆(周雍州逸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七] | 下篇:普安(隋京师郊南逸僧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七] |
位于韩国全罗南道海南郡。号头轮山。韩国三十一本山之一。原名大春寺。创建于百济久尔辛王七年(426),八十余年后...
慢幢
舍利
如来为母说法处
四假
制戒十益
灭谛下四行
无上正遍知
圆成实性
三受能生五爱
邪命说法
白莲社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朝时课诵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张澄基教授《什么是佛法》

佛教的「挂单」是什么意思

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

菩萨的两大根本——誓愿力跟观照力

土豆的营养价值与烹调窍门
【推荐】虚云老和尚《用功的入门方法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