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烦恼的别名,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。贪嗔等烦恼,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,所以叫做漏。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...指行者修禅定时,令心不散乱而住于一境者,共有九种心,即:(一)安住心,即能将心安住于某对象。(二)摄住心,即当心...三聚净戒之一,是关系规矩和礼貌的戒律。...亦名:重犯诸部不同 子题:随犯多少一一波罗夷、四戒各别随重犯、污一淫戒比丘、重犯有二、同名重犯、同种重犯、学...(术语)三乐之一。修行之人,人诸禅定,则一心清净,万虑俱寂,自然得适悦之妙味者。大集经十一曰:菩萨修行禅波罗...依果,诸行依前起后,或相依互得增长,亦即相依之果。菩萨依菩萨乘修行,其所得之功德有十,称为十种依果。其中,诸...(术语)愿施食之咒文也。盂兰盆经曰:时佛敕十方众僧,皆先为施主家咒愿,愿七世父母,(中略)然后受食。资持记下...(杂名)着衲袈裟之僧众也,法会职众中有衲众之目。...(名数)财施,法施也。...即想阴、想蕴。为五妄想之一。众生之色身为实质,念虑为虚情,虚实迥异,而能相使相应,系由想融合之故。又心生虚想...【能为救护】 p0894 瑜伽四十卷九页云:又诸菩萨、于遭怖畏诸有情类,能为救护。谓于种种禽兽、水火、贼、怨敌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
为什么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?有太多的人就说:无情物能成佛吗?这个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观念。 当我们的心迷了的时...
《首楞严王三昧》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。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,什么是根本呢?《楞严经》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...人能守本分,才能尽本事。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,歌声嘹亮而悦耳,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气,这就是它们的本分、本事。 ...
闻信净土来念佛的人真的很少,即便闻到了净土,念念佛的人也不多。我们是真的念佛人吗?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,能不能...知识,是理论上的见闻。修养,是实践中的体验。 学佛法行者,固然须要有渊博的知识;但是,见闻知理,如果不能融和...
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?【观相元妄:如是乃至五阴、六入,从十二处至十八界,因缘和合,虚妄有生,因缘别离,虚妄名灭...
多生多劫我们负债负了众生的命债、情债、这个钱债,这些都要去偿还的,哪个债主的力量大,要债的力量强,就你先到哪...
池草师兄出生于中医世家,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,记录下不少医案,偶尔也记述一些在行医过程中碰到的因果故事。其中一...
法性(隋京师胜光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法性。兖州人。少习禅学。精厉行道。少欲头陀孤游海曲。时复入俗形骸所资。终潜林阜沈隐为任。开皇十四年。文帝东巡搜访岩穴。因召入京住胜光寺。仁寿之年。敕召送舍利于本州普乐寺。初营外函得一青石。错磨始了将欲蓥饰。变成马瑙。五色相杂文彩分明。函内斑剥杂生白玉。凝润光净函之内外。光如水镜洞照无障。当入函时。正当基上白鸟一双翱翔缓飞。繞塔而转。塔西奈树枝叶。并变为真金色。及文帝既崩。置大禅定延住供养。遂卒于寺。八十余矣。
上篇:道生(隋京师大兴善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 | 下篇:辩寂(隋京师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 |
凌空而处的天,如欲界的夜摩、兜率、化乐、他化自在等四天,及色界的诸天是。...
漏
九住心
律仪戒
波罗夷重犯
禅乐
诸愿依果
食时咒愿
衲众
二种施
融通妄想
能为救护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
情与无情同圆种智,无情物能成佛吗

销我亿劫颠倒想
卖鱼郎与老鹰

修学净土法门要有大丈夫的气概
白云法师:说得一丈,不如行得一尺

妄想跟你过去的生命有关系

离开阿弥陀佛,难靠自力了生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