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亦名:归妇贾客食戒开缘 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不犯者,两三钵受;若病过受,问已,共分,使知村处;若自送僧寺...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随义以彰。此戒索轻,过限重也。故善见云,施油索酥但犯吉罗,是知轻也。所以然者,先有好心...指大乘比丘游行诸方,托钵乞食时,身常携行之十八种物。原始佛教教团中,僧人所有物则仅有六种。十八物即:(一)杨枝...即禅宗第六祖慧能禅师。俗姓卢,初在蕲州(湖北)黄梅凭茂山五祖弘忍门下修道,称为卢行者,或卢居士。行者,谓带发...指佛陀为五百弟子授予成佛之记莂,皆号普明如来,谓之五百人授记。据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载,佛陀曾授记憍陈如比丘...(术语)新云无表色,旧云无作色。戒法者,以所谓无作色之一种色法为戒体,故曰无作,对小乘戒及沙弥戒而称大乘戒或...(杂语)欲界之胎卵二生,成中有之当有者,一依于倒心。虽住远方,然由业力所起之眼根,能见生处父母之交会,而起倒...是说得其一位,同时兼得一切之位,这是华严之所说。...(名数)一、一切法无来。二、一切法无去。三、一切无行云云。举无住,无本性,根本以下一百。...(1366~1452)日本真言宗僧。赞岐人,俗姓安艺。于赞岐与田寺出家,妙达密藏,兼通绘画、雕刻等,学德出众。后小松...指佛所说的法,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,故称法门。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
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,先知命而后认命。很多人一学佛就要改变命运,这是错误的。佛教的第一个思想是先看到外在的结果...
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? 它的体性,经典上给它两句话,叫 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! 清净这两个字很重要喔,不管我们...
昨晚正在给家里的花花草草重新安置一个小家,只听得客厅的大门被嘭嘭嘭敲个不停,还没开门,已然感觉到门外的愤怒。...
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,啊,我下一步该干什么?要谋划这些也都是正常现象,但常常要能止得住。...
般若非他,现前一念心性而已。心性本自竖穷横遍,故广大。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,则狭小矣。本自微妙...
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,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,他说他常常跟学生说,不要攀缘,你有修行了,自然会有人护持你,没有修行...
南无阿弥陀佛。诸位大家吉祥。我们又在道场白华庵,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水泡花蔓的佛经故事。 也是在曾经的印度,有...
人有竞争之心,绝非错误。竞争之心,至少能够体现人的心有志向、身有勤勉。我熟识的一位出家师父说,佛门事繁,不谈...
智揆(隋京师弘济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智揆。冀州人。爱慕涅槃净持戒行。不重荣渥知足无求。住弘济寺闭门习业。僧众服其智德敬而宗之。每处胜筵推其名实。而揆弗之顾也。退屏自修若无闻见。仁寿之岁弘塔四方。有敕召揆。送舍利于魏州开觉寺。初届治所遂放大光。紫白相宣五色遽发。有尼智旷。冷疰积年。因礼发愿。乃见赤光遍室便吐恶物其患即除。有患重者。闻斯嘉庆伏枕发愿。亦蒙光照。平复如本。方来塔所。其例众伙不复具书。又杨大眼者。先患两目冥无所见。牵来至舆乞愿求恩。即见舍利如本明净。斯例复众。四月八日下塔既讫。西北云来雨花塔上。纷霏如雪色似黄金。寺院皆遍。道俗收取状如金花。感一黑狗莫知由来。直入道场周旋行道。每日午后与饼不食与水便饮。至解斋时与粥方食。寺内群犬非常噤恶。一见此狗低头畏敬不敢斜视。塔所树碑厚三尺半。忽发光彩状如琉璃。映物对视分明悉见。又见象六并现石碑内。至五月末。来于其碑中。七变相状。或为佛像圣僧双树。众瑞非一。并以事闻。揆晚徙迹终南。居闲禅寂。登陟岩薮往而不返。
上篇:玄镜(隋京师空观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 | 下篇:僧范(隋京师胜光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 |
小乘行者修三贤至四善根的暖位,已彻见四谛真理,更进而达顶位,须观四谛十六行相,每一谛皆有四种行相,要一一观之...
取归妇估客食过限戒开缘
过限药请戒索轻过限重
十八物
卢行者
五百人授记
无作大戒
中有生缘
一位一切位
阿字一百义
增吽
法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
知命认命,是改命的前提

什么是真如

【推荐】不要被第二支毒箭所伤

把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

般若非他,现前一念心性而已

有修行了,自然会有人护持你

水泡花蔓的故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