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亦名:反抄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佛在舍卫,六群反钞衣行入白衣舍。居士讥言,无有惭愧,如王臣居士种。...(杂语)婆伽梵Bhagavat之略,佛之尊称。...亦名:过限索衣价戒缘起、过限忽切索衣价戒缘起、忽切索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·三十舍堕法:“佛在舍卫国,罗阅城大臣...(书名)清桂念祖注。黄家珏曾序之曰:吾江桂伯华居士,特发大心,欲使新发意菩萨速知法要,乃取义记中科与疏记析而...謂印度外道之十八種經書。或作十八種大經、十八種經書、十八大論十八明處。即為四吠陀、六論及八論之合稱。四吠陀(...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十身之一。华严宗谓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,所触目者,无论万有万法,皆视为佛身,简...五字文殊之陀罗尼。即 (a,阿)、 (ra,罗)、 (pa,波)、 (ca,左)、 (na,那)等五字真言。又作五字文殊咒...(寺名)杭州飞来峰有三处伽蓝:上天竺寺,中天竺寺,下天竺寺是也。...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意思。...(术语)有为无为诸法之体性也。俱舍论分为七十五种,成实论分为八十四种,唯识论分为百种。八宗纲要上曰:三世实有...梵语 abhi-māna。即对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、有所悟,却起高傲自大之心。如经论中常举示的未得谓得、未获谓...毗尼日用切要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往生论...
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,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住呢?可能会有两种态度: 一种是我对生活不满意,希望别人能...有一天早晨,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,正在讨论城里发生的一件事──前几天,一群人在森林里遇到三个强盗,在他们合力反...
同样的修行者,有五种的心态,决定你五种的果报: 第一种人:他修善的时候,他为了搏取别人的恭敬。这种人大概来生...
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,默默地帮人家,不用宣传,不用图名图利,这就是修阴德。你无条件地无私忘我地去帮助众...
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,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。业障深重的凡夫怎么办呢?那么千经万论共指,往圣前贤做榜样的告...
我们说修道是什么?修道就是修心,就是修我们的念头,用通途教理的话来说一念具足十法界。凡夫众生他一定是有念的,...从前,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。画毕,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。画旁放了一支笔,并附上说明:每一位观...
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:一个是般若道,一个是方便道。 什么叫般若道呢?就是你从凡夫到大乘的...
宝宪(隋京师大兴善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宝宪。郑州人。宝镇律师之学士也。童稚依止即奉科条。审量观能具承大法。受具之日但奉文言。至于行模并先具委。有师资焉有弘业焉。开皇之始。与镇同来住大兴善。威仪调顺言无涉俗。仁寿奉敕。置塔洪州。即豫章之故地。初向彼州。路由江阻。既失正溜泥泞不通。人力殆尽无前进理。程期又逼道俗遑惧。宪乃凭心舍利请垂通涉。忽降白鸟船前缓飞。乍来乍去如有引导。即遣随逐遂逢水脉。通夕泛舟安达无障。宪还京室。寻事卒也。
上篇:慧藏(隋京师光明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 | 下篇:法朗(隋京师胜光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 |
慧德处、实德处、舍德处、寂灭德处。慧德处是谓由于听闻正法而生出大智慧;实德处是谓有了大智慧才能见到真谛的空理...
反钞白衣舍戒缘起
伽梵
过限急索衣戒缘起
起信论科注
十八大經
独觉身
五字咒
中天竺寺
一超直入
法体
增上慢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往生论

四个次第引导你离苦得乐
超越的情

有五种心态,决定五种果报

做了好事被人骂,还要很高兴

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

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念头
你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