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佛名)Ratnaśikhin,佛名。译曰宝顶。又宝顶经中作罽那者误。...又作神变月、神足月、三长斋月。每年正月、五月、九月等三月为持斋行善之月,故称三长斋月。据释门正统卷四载,于此...【善恶律仪无表】 p1146 成业论十九页云:若三种业、但思为体;于散乱心及无心位,尔时无思。如何得有名具律仪不律...【缘起】 缘起 梵文 Pratityasamutpady 、意思是‘由彼此关涉而生起’。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,是佛陀对于生命、存在...(术语)性者诸法之自体,相为其相貌义理也。又名法相。俱舍成实等明小乘之性相,瑜伽唯识等说大乘之性相,因之学习...子题:一眠、菩萨日三夜三每行三事、一食、一住、多学 资持记释云:“先说苦事,欲令知难,免后悔故。文列五事。一...【无求染业】 p1066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:无求染业者:卽是非假怜愍故。于亲非亲,平等心故。永作善友,乃至涅槃...(术语)真宗所立之教判也。难行道有竖出竖超之二重,竖出者自小乘至权大乘之法相三论。历劫修行之教法也。竖超者实...(人名)华严经入法界品曰: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,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,善财其一人也,善财生时...【舍夷】 文句云:舍夷者,贵姓也,此名讹略,正云奢夷耆耶。本行经云:以住释迦大树蓊郁枝条之林,是故名为奢...宋代云门宗僧。滁州(安徽滁县)清流人,俗姓蒋。生卒年不详。初入江宁府(江苏南京)保宁禅院承泰门下,出家并受具...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,取其无相一灋,广生众教,含义不赀,故曰无量。 夫三界群生,随业而转;...金光明最胜王经...大悲咒修持仪轨...
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,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指南,也是学戒持戒,听经闻法,究明心...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;家财万贯,一日不过三餐;广厦万间,夜眠不过三尺。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。苏格拉底更说...
大哉二句,赞辞。大者当体得名,具遍常二义。以横满十方,竖极三际,更无有法可与为比,非对小言大之大也。真者不妄...
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,走了十多里山路,又坐小三轮到县城,然后乘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子才到了寺院的山脚下,为显示...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,弟子一路上竟满腹牢骚,嘀咕不停,嫌背的行李太重,不断地要求...
问: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? 净界法师答: 佛号,我想这样,你忆念佛陀的功德,四十八愿,对不对?你要想办...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、主任医师,国际生物医学特征辨识学会副主席,被称为中国色诊第一人的王鸿谟教授日前接受《...
唯佛才能制戒。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? 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,就像海底世界,种种暗礁,种种曲折,唯有佛的智...
法行(后梁荆州玉泉山)[《续高僧传》卷三十五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法行者。不知何人。即论法师之神足也。论本住玉泉。炀帝隆重见于别传。行性素不伦言多卓异。或居山谷。时入市廛。每往清溪。路由覆船顶。见泉流茂木乃顾曰。十年之后。当有大福慧人营构伽蓝。及智者来仪。果成先告。又尝往当阳城。执竹弓射之。后有山贼围城。如所前相。然每出异言。云梁休咎。宣帝恶之。令追将戮。随使至焉。抗不前曰。吾偿命于此地。寻有使至。随致命。尽遂斩之。而无有血。临终说众要偈。辞理切附不可具载。皆述业报不可逃避。及戮讫。逡巡间尸灵遂失。仆射萧瑀。行至四望山。因禅师所为宣帝忏曰。先人杀圣人罪者。礼悔之余。愿为及也。传曰。以为。后梁缵历。势不超挺。孤守一城。傍被御卫。有何荣荷。随妄造愆。故斩圣人。望延厚祚。所谓前望失于后途。不久追入流离关壤。无辜之责诚不可欺。
上篇:尚圆(前梁益州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三十五] | 下篇:道穆(荆州神山)[《续高僧传》卷三十五] |
【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】 p0668 法蕴足论一卷四页云: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,能利自他,不能广利。何等十六?谓前...
剌那尸弃
神通月
善恶律仪无表
缘起
性相学
出家先说苦事
无求染业
二双四重
善财童子
舍夷
应夫
【大藏经】无量义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悲咒修持仪轨

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
看尽人间兴废,不曾富贵不曾穷

三界虚伪,唯此真实

心灵的佛堂
还重吗

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
从脸上的颜色看自己的健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