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生无量珍宝之海。净土论曰:观佛本愿力,遇无空过者,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。教行信证二曰:归入功德大宝海...(Tantric Buddhism)即以印度东部之波罗王朝为中心所发展出之密教,乃印度佛教史上之后期阶段。怛特罗(梵 Tantra...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,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,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。经云:因惑造业,因业受苦。...(术语)声闻乘四果中之第一预流果也。俱舍论二十三曰:言初果者,谓预流果,此于一切沙门果中必初得故。...集以招聚为义,若心与结业相应,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,故名为集。 一、集有三种业,摄一切业。 一、不善...梵语 indrahasta。又作因达罗喝悉哆、因陀罗诃塞多。为药用植物。即指白皮或人参。白皮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所举之...(杂语)思量识别诸事理曰分别,是为心心所之自性作用,故以为心心所之异名也。法华经曰:思量分别之所能解。发智论...(术语)大日如来示现大悲胎藏曼荼罗庄严大会之三昧也。大日经入秘密曼荼罗位品曰:尔时,大日世尊入于等至三昧。义...子题:摄热巾 资持记释云:“不犯十二相。二三注显,皆谓本作是心,故作成不犯。儭钵内者,障尘垢故。 摄热巾 者,...(地名)Aruta,山名。译曰无声。见翻梵语九。...子题:具兼二法、二法 随机羯磨·集法缘成篇:“有人得满数亦得诃,若善比丘同一界住,不离见闻处,乃至语傍人,如...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
过去咱们说,定业不可转。说你那个人命已经定了,你转不动了。这句话不对。为什么不对呢?那若是真正定了、不可转,...
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,藕益大师在《灵峰宗论》中他曾经对我们修行人提出了一个问题,他说我们要先知道一个事情,流转...
佛法本无定相,深者见深,浅者见浅。以我们这浅浅的根器,学佛法中浅浅的小乘都觉得很难。何以故?因小乘尚须看得破...
夫妻俩在楼下卖粉已有时日。简易的摊档,热情的笑脸,吸引了不少顾客。我去得多了,发现总有位衣衫陈旧的老人在摊档...问: 师父,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,还请师父慈悲开示。 慧广法师答: 如果我们修行后,心变得柔...
入秋以后,空气干燥,是秋燥症多发的季节,同样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,每到这时各种时令水果大量上市的时候,正是让我...
佛图澄,天竺人。少年时就开始学道,尤其精通玄术。永嘉四年(310)来到洛阳,自己说有一百多岁。他善于念诵神咒,...1、获身鬼(迦婆离)。 身高为人的两倍,无面目,手足穿孔,有如获足,热火满中,焚烧其身。前世受人雇用,作杀生之业...
慧云(隋东川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慧云。范阳人。十二出家。游听为务。年十八。乘驴止于叔家。叔睹其驴快。将规害之。适持刀往见。东墙下黄衣人。扬拳逆叱曰。此道人方为通法大士。何敢害也。叔惧告妇。妇曰。君心无刚。正眼花所致耳。闻已复往。又见西墙下黄衣人云。勿杀道人。若杀大祸交及。叔怖乃止。明旦辞往姊家。叔又持刀送之。告云曰。此路幽险。故送度难。云在前行。正在深阻叔在其后。挥刀欲斫。忽见姊夫在旁。竟免加害。云都不知也。开皇中。周流餐挹。具瞻经论。名高东夏荣冠一时。后领徒五百来过叔氏。叙见当衢阐化。深惟昔衅。乃奉绢十匹。夫妻发露。云始知之。乃为说法治断。安然无恨。常以此事戒诸门人曰。吾昔不乘好物。何事累人。自预学徒必无华饰。且得支身。成诵于口也。后不测其终。陈宣帝时。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大士傅弘者。体权应道蹑嗣维摩。时或分身济度为任。依止双林导化法俗。或金色表于胸臆。异香流于掌内。或见身长丈余臂过于膝。脚长二尺指长六寸。两目明亮重瞳外耀。色貌端峙有大人之相。梁高拨乱弘道偏意释门。贞心感被来仪贤圣。沙门宝志发迹金陵。然斯傅公双林明道。时俗唱言莫知其位。乃遣使赍书。赠梁武曰。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。敬白国主救世菩萨。今条上中下善。希能受持。其上善者。略以虚怀为本。不着为宗。亡相为因。涅槃为果。其中善。略以持身为本。治国为宗。天上人间果报安乐。其下善。略以护养众生。帝闻之延住建业。乃居钟山下定林寺。坐荫高松卧依盘石。四澈六旬天花甘露恒流于地。帝后于华林园重云殿。开般若题。独设一榻。拟与天旨对杨。及玉辇升殿。而公晏然箕坐。宪司讥问。但云法地无动。若动则一切不安。且知梁运将尽。救愍兵灾。乃然臂为炬冀攘来祸。至陈太建元年夏中。于本州右胁而卧。奄就升遐。于时隆暑赫曦。而身体温暖。色貌敷愉光采鲜洁。香气充满屈申如恒。观者发心莫不惊叹。遂合殓于岩中。数旬之间香花散积。后忽失其所在。往者不见号慕转深。悲恋之声恸噎山谷(陈仆射徐陵为碑铭见类文)。
上篇:洪献(隋相州大慈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 | 下篇:释僧朗(隋鄂州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 |
(Bharhut)为位于中印度阿拉哈巴(Allahabad)西南二百公里处之佛教遗迹。即纪元前一八四至一七二年熏迦王朝(梵 ...
大宝海
怛特罗佛教
惑业苦
初果
集谛(二)
因陀罗呵悉多
分别
等至三昧
黑毛卧具戒开缘
阿罗陀
得满数得诃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
定业能不能转?有这样一个比喻

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

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

递出善良与真诚
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

秋吃三种果最润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