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有相唯识】 陈那对唯识理论,于‘四分说’中是三分家,即于相、见分之外,另立自证分,且主张相分实有,相、见二...(术语)贤劫之异名。智度论释经文之贤劫曰:劫簸,秦言分别时节。颰陀者,秦言善。有千万劫过去空无有佛,是一劫中...【现在识】 p0952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一页云:云何现在识?答:若识、已起,已等起;已生,已等生;已转,已现转;聚...(人名)Bimbisāra,佛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。又作洴沙,瓶沙,萍沙。新曰频毗娑罗。古译为颜色端正模实等。模实者,...(术语)五戒之别名。见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一。...(术语)自既觉巳,又说法开悟他,使离生死之苦也。二觉之一。见三藏法数四。...指天台宗之判教。天台宗之教相判释,有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二类:(一)佛说法之内容(化法),分为藏、通、别、圆等四...略称三自。即具足体、相、用三者之唯一绝对之心。亦即大乘起信论所说之一心。[辨显密二教论卷上] p550...(杂名)谓维摩居士之像也。谷响集一曰:事文类集前集传神条云:金粟影,老杜诗云:虎头金粟影,神妙独难忘。佛经有...五种滤水囊之一。以一尺四方之密绢作成,将之系于瓶口,或安于钵中,作为过滤水之用。 p2568...禅家一月九次上堂,即每三日上堂一参,是为九参。参者,咨参请益。[禅林象器笺卷十一] p144...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,于最清净甚深法界,诸佛之境,如来所居。...天台止观有四本:一曰《圆顿止观》,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,章安记为十卷;二曰渐次止观,在瓦官寺说,弟子法慎记,本...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...
华严经 ☆ 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。 ☆ 离菩提心。一切所作。皆成魔业。 ☆ 戒为无上菩提本。长养一切诸善根。 ☆ 菩...
释尊一代时教,五时说法,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中,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一门最为方便,素称方便中第一方便,又云...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,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备,不要等亲密的人痛苦地死亡,或病入膏肓时,才不得不反省人...
世人以为,忍耐等同怯懦,打不还手、骂不还口,将违逆之境生硬吞下。这只是凡夫的硬忍耐而已。苏东坡曾如是论及忍耐...
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,我们的举心动念,遇见事情时的判断,还是凡夫知见在起作用。 这些知见,...
其后诸宗师,皆明垂言教,偏赞此法。如长芦赜,天衣怀,圆照本,大通本,中峰本,天如则,楚石琦,空谷隆等,诸大祖...
咱们现在是末法时期,感这十善业道的众生要生,他都生在正法,不生在末法时期。例如说咱们现在,大家道友们,咱们现...
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之时,一日,世尊以手指抓取地上的土后,问比丘们:你们认为我指甲上的土多呢?还...
善伏(唐衡岳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善伏。一名等照。姓蒋。常州义兴人。生即白首。性知远离。五岁于安国寺兄才法师边出家。布衣蔬食日诵经卷。目睹七行一闻不忘。贞观三年。窦刺史闻其聪敏追充州学。因尔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博士责之。对曰。岂不闻乎。行有余力所以博观。如不见信请问前闻。乃试之一无所滞。重为联类佛教两用疏通。于是学馆倾首。何斯人之若斯也。后逃隐出家。志乐佛法。欲罢不能。忽逢山水。淹留忘返。斯因宿习非近学也。至苏州流水寺璧法师所。听四经三论。又往越州敏法师所。周流经教颇涉幽求。至天台超禅师所。示以西方净土观行。因尔广行交桂广循诸州。遇综会诸名僧。谘疑请决。又上荆襄蕲部。见信禅师。示以入道方便。又往庐山见远公净土观堂。还到润州岩禅师所。示以无生观。后共晖才二师。入桑梓山行慈悲观。又为鬼神受戒莫啖肉。神又降巫者。令召伏受戒。巫者杀生祀神。神打之次死。降语曰。吾已于伏阇梨受戒。誓不食肉。如何为吾杀生。愍尔愚痴且恕汝命。后更尔者必加至死。自后诸祀永绝膻腥。常婺州二人。同载绩麻为货至江神所。一以蔬祭。一欲杀生。而未行。其麻并湿。前蔬祭麻并干燥。于是行人忌惮无敢肉祭。故其授戒功验。人神敬仰。有陵犯者立见祸害。江淮间屠贩鱼肉。鹅鸭鸡猪之属。受法开放。市无行肆。官人怪之。有义兴令。素不信。嫌伏动众将加私度之罪。伏昆季赂之。其人忽即狗登绳床众蛇恼患不久除名往常州。筮之。卦云。由犯贤圣罪不可救。其人得急就伏求免。永徽二年。被括还家。然志好出俗见家如狱。复往山居。苦节翘勤人不堪其忧也。众又屯聚。因为说法赞令行慈。不杀者佛教之都门也。不能行之。若讲礼而为倨傲耳。又劝行六道供。以先祖诸亡者无越此途。又曰。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。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。常在伏牛山以虎豹为同侣。食蚊虻为私行。视前六尺未曾顾眄。经中要偈口无辍音。大约十五观四明论以为崖准。显庆五年。行至衡岳。意欲求静返更屯结。说法既久忽告曰。一切无常气息难保。夜深各散缘尽当离。时不测其言也。便返闭而坐。尔夜衡州诸寺钟及笙管鸣声彻晓。道俗咸怪。至房关掩。乃破而开之。见伏端坐久终。便以奏闻。
上篇:智岩(丹阳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 | 下篇:解脱(代州照果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六] |
指叙述佛陀一生事迹之经典,或研究佛陀之事迹、精神、教说,乃至基于人类思想价值之立场给予分析、评价之论著;此外...
有相唯识
善劫
现在识
频婆娑罗
五学处
觉他
天台四教
三自一心摩诃衍法
金粟影
衣角罗
九参上堂
【大藏经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【大藏经】修习止观坐禅法要
【大藏经】百喻经

佛经精华摘要

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
生命感悟法语系列

【推荐】善忍者绝非懦夫,乃是豪杰丈夫

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

真角虎——「宏禅赞净」的八位宗师

清福难享,感到不安就是业障发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