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杂名)大般涅槃经后分之异名。...凡密教之法门,以分金胎之两部,故自建立二样之曼荼罗也。而此两部,虽各自独立,为得成佛悉地之法门。然密教为由全...全一卷。日本曹洞宗宗祖道元禅师着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永平清规卷首。道元曾遇来自阿育王山而职司典座之老僧,彼...指专门供奉佛髭之塔。据法苑珠林卷十载,佛告阿难(大五三·三六三中):“汝往父王所,取我髭来,合六十四;其茎二...(术语)又曰摄取。佛以慈心摄取众生也。胜鬘经曰:愿佛常摄受。唐华严经二十八曰:普能摄受一切众生。止观十曰:夫...(术语)四邪命之一。谓曲媚豪势,遣使四方,巧言令色以自活也。智度论三曰:有出家人曲媚豪势,通使四方,巧言多求...指顶戴宝冠之释迦像。此类图像中央安置大日佛,左侧阿閦佛、宝生佛,右侧弥陀佛、释迦佛等五彿。初或为造像庄严,故...邪行者,谓贪瞋二烦恼,迷境界及见起邪行,修道所断见道所断,随其次第,贪瞋二种缘少净相及相违相为境界故。名迷境...【无我见】 p1057 瑜伽六十八卷三页云:观彼诸行,体性非我,及我所相;名无我见。...梵语 ?ramana,巴利语 samana。音译室罗末拏、舍啰摩拏、[口*室]摩那拏、沙迦懑囊。乃西域方言(龟兹语 samāne,于...亦名:摇身戒缘起 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佛在舍卫,六群摇身入白衣舍,居士讥言不惭摇身,如王大臣。比丘举过,佛...僧伽吒经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
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,四念处,就是四种,念是什么?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慧。处,是指所观察的境,就叫以智观境...问: 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性。 慧律法师答: 心性上的体悟,就是所谓的不生也不灭。为什...
我们的本来面目,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啊!古人说:有一个无为真人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,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回光返照,不...
贪会招祸,大家看贪字跟哪个字特别近?贫穷的贫。贫而不贪,就有很大的福报现前。 历史当中记载杨震四知。杨震是汉...首先地藏菩萨说不可做的事,我们坚决不做。菩萨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的《观众生业缘品》中说,造五种恶业者,堕无间...
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?出去旅游、爬山或者什么,走着走着,绕来绕去,累得要命,好不容易到了终点,突然发现还有一条...
袁尚宝的朋友养了一位童子,非常清秀,而且十分机警。袁尚宝为这位童子看相,认为对主人不利,所以吩咐朋友赶走这位...
人的相貌本来很好看,但是一起瞋恚心,马上就变了,对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,果报是什么呢?一者是引火烧身,瞋恨就...
玄爽(荆州神山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玄爽。姓刘。南阳人。早修聪行见称乡邑。弱冠成婚。妻少而美。然爽贞诚清拔志高蹈。视如革囊。情逾厌离。既无所偶弃而入道。游习肆道有空俱涉。末听龙泉寺璇法师。欣然自得。覃思远诣颇震时誉。又往蕲州信禅师所。伏开请道亟发幽微。后返本乡唯存摄念。长坐不卧系念在前。时本邑沙门蔼明棱法等。并禅府名宗。往结投分。以永徽三年十月九日。迁神山谷。时襄部法门寺沙门惠普者。亦汉阴之僧杰也。研精律藏二十余年。依而振绩风霜屡结。七众齐肃属城挹归。晚专入定门廓销事恼。纪王作镇。将修追圣废寺纲总须人。众举于普。王深赏会。又楚俗信巫杀为淫祀。普因孚化比屋崇仁。又修明因道场凡三十所。皆尽轮奂之工。仍雕金碧之饰。以显庆三年终于本寺。春秋八十。
上篇:法显(荆州四层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 | 下篇:惠仙(蒲州救苦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 |
【具足正信】 p0825 瑜伽二十五卷十七页云:云何名为具足正信?谓多净信,多正敬顺,多生胜解,多善欲乐。于诸...
阇维分
两部曼荼罗
典座教训
髭塔
摄受
方口食
宝冠释迦
邪行
无我见
沙门
摇身白衣舍戒缘起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
心性上的体悟对学佛人有什么重要性

【推荐】一念成魔,一念成佛

贫而不贪,就有很大的福报现前
向地藏菩萨学习些什么

唯佛与佛能究竟明了

培植善念-童子改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