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阿毗达磨辞典 > 正文
禅林用语。指大休大歇之境地。谓心意识之作用,拂除一切思虑分别,脱却迷妄,住于大安乐之境界。修心诀(大四八·一...心能安住,堪忍侮辱恼害,称为忍;于事理决断了知,称为智。此二者,小乘有部谓忍为无间道之观智,属因;智为解脱道...凡六卷。补遗一卷。清代僧明伦撰。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。清代雍正年间,[言*卡]湛偕门人明伦编纂浙江杭州西...梵语 ālivgita。意译为拥抱,即男女拥抱之意。又作阿梨宜。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(大三五·四七一上):“阿梨宜者,...【安立所学】 p0625 瑜伽八十卷一页云:复次云何菩萨于正行中安立所学?谓诸菩萨,具足法住,于依世俗谛道理所...(杂语)佛将说法华经眉间白毫放光明照东方世界之数量也。法华经序品曰: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,照于东方万八千世界...【福不动行仍用无明为缘】 p1282 瑜伽十卷六页云:何因缘故,福行不动行、由正拣择功力而起;仍说用无明为缘耶?答...(植物)天竺有四种之莲华:一优钵罗华Utpala,二拘物头华Kumuda,三波头摩华Padma,四芬陀利华 Puṇḍarika。如其...【拘吒迦】 此云小舍。...《阿毗达摩集论》(略名《集论》)是无著所撰简略汇集《阿毗达摩经》中要义的两部论书之一,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为依据...(术语)如来藏者,真如之德名。真如之体性毕竟空寂,不止一切染净之法,如明镜内无一实质,故谓为空。非谓真如之体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,穷理尽性之格言,菩萨成佛之弘轨也。轨不弘,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;性不尽,则物...十小咒...
佛图澄,天竺人。少年时就开始学道,尤其精通玄术。永嘉四年(310)来到洛阳,自己说有一百多岁。他善于念诵神咒,...关于金钱,周国平的一种观念值得赞赏:小康胜大富。 贫穷当然是不好的。一个人贫穷了,连温饱都成问题,上哪里去谈...
梵语佛陀,此云觉者,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(相用)真理(性体),故名为觉者。佛非创造及主宰天地人物的神,...秋收之后,毗弥好整以暇地坐在庭院里为小狗抓跳蚤。悄然一瞥,远方一个落寞的身影,萧飒如枯叶飘零悠悠穿过巷弄曲径...常常听说一句话叫酒满茶半,但为了什么,却并不确知。 直到有一天,同一位精于茶道的朋友一同饮茶,听他边斟边说:...
我们来看看,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。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,这个地方我们哪些因缘要避免,哪些因缘要去追求。智慧对我...
利他利己叫作二利,二利也是一种心态,二利的心态能够对治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心毒。比随喜和谦虚心态更高境界的...
我们更进一步了解,其实真妄是不二的。 佛陀刚开始是把真跟妄作一个很详细的分别:真实的心性是不生灭的,虚妄的相...
邪行
【阿毗达磨辞典】
邪行者,谓贪瞋二烦恼,迷境界及见起邪行,修道所断见道所断,随其次第,贪瞋二种缘少净相及相违相为境界故。名迷境界虽亦缘,有情起于贪瞋,然依境界门起故,亦名迷境界。慢迷有情及见起邪行,以于下劣等起计己胜等行于有情门邪解转故,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,迷所知境起邪行,依增益损减门,如其所应。见取戒禁取迷诸见起邪行,由于诸见过失取为第一及戒禁清净故。疑迷对治起邪行,于诸谛中成二解故,无明迷一切起邪行。又十烦恼皆迷苦集起诸邪行,是彼因缘所依处故,所以者何?苦集二谛皆是十种烦恼因缘,又为依处,是故一切迷此因缘依处起诸邪行,又十烦恼皆迷灭道起诸邪行,由此能生彼怖畏故,所以者何?由烦恼力乐着生死,于清净法起悬崖想生大怖畏。又诸外道于灭道谛,妄起种种颠倒分别,是故十惑皆迷灭道起诸邪行。
上篇:相属善 | 下篇:相属无记 |
(故事)西域中天寺中画唐释玄奘之麻屩匙筋而拜之也。酉阳杂俎曰:国初僧玄奘,往五印取经,西域敬之。成式见倭国僧...
大休歇底
忍智
云居圣水寺志
阿梨宜
安立所学
万八千世界
福不动行仍用无明为缘
莲华
拘吒迦
阿毗达摩集论
空如来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十小咒

高僧佛图澄尊者
在物欲之流中冷静一下

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
未及害彼,返自害己
酒满茶半

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

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