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即阿弥陀佛所居之国土名。意指清净舒泰之国。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载,阿弥陀佛之国土,号清泰,其与父母、诸圣众...即如来于涅槃会上,为愈除阿阇世王之身疮所住之三昧。犹如月光能除郁热,此三昧能除众生之贪恼热;又如月光由初一至...为“能行”之对称。广义而言,泛指所作所为之一切行为、行事、行法;狭义而言,则专指于求证菩提之过程中,一切所修...瑜伽论中释缘起名,有其五释: 一、由烦恼系缚,往诸趣中,数数生起,故名缘起,是依缘所起之处释名。 二、...鬻,出售;度,度牒。为政府出售度牒之弊制。唐朝时禁止私自出家,而设有试经度僧制度,合法出家者由祠部发给度牒。...【有取法】 p0542 杂集论一卷四页云:问:何故界处,说有取法?答:应如蕴说。当知界处,与取合故;名有取法。...(杂名)浴室,僧堂,西净(厕处)之三处,不许语笑,总谓之三默堂。见象器笺一。...(996~1049)北宋临济宗杨岐派之开祖。石霜楚圆之法嗣,南岳怀让法系第十一世,临济义玄法系第八世法孙。袁州(江...(动物)纴婆虫之误。见纴婆虫条。...指置于忉利天善法堂之大鼓。此鼓由天之业报生得,不击而能自出妙音,警醒放逸之天众,闻者皆生慎恶好善之心。此外,...(人名)Bhadrakapilā,比丘尼名。曾为波斯匿王所逼,其心无染爱,脱诣祇洹。佛言心无爱染,则无罪。见十诵律二、...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(此有一十章) 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...(龙藏本)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
「消灾吉祥神咒」消灾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经当中藏字,藏之字函《消灾吉祥经》,来自于《消灾吉祥经》,还有一部经是《...佛源老和尚二三事(一) 这段时间,我协助冯先生编修《云门山志续编》,看见佛源老和尚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古禅...
一、高旻寺革除经忏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,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。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,以音声做佛事也是很好。所以...
1.尔时佛告诸比丘:「于此众中,我不见一法修行已、多修行已,受人中福,受天上福,得泥洹证,所谓不他淫,身体香洁...
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,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,很多佛教徒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选择离群索居独自修...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这几年所积极提倡的一个观念,我经常在许多对年轻人演讲、谈话的场合中,提到这个观念。 其实...
刚才所讲的引导力,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。我们再从净土的角度看,净土宗是不是也应该要发愿呢?看第二段。 (...
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!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,可能学习佛法,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,教内有一句话...
道正(隋沧州兰若沙门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道正。沧州渤海人。禀质高亮言志清远。居无常处学非师授。乐习禅行宗兰若法。无问冬夏栖息深林。乞食于村。余惟常坐。系想绳床下帐独静。道俗参讯略示纲猷。令其住心缘向所授。故使四远造者各务静缘。众聚虽多而外无嚣挠。正任性行藏都无名贯。经论讲会莫不登践。皆听其深隐略其繁长。周流两河言议超邈。偏以成实知名幽冀。时有隶公贯者。引正住寺为上簿书而志骇风云曾无顾眄。还返林薄。嗣业相寻。综述宪法流之于世。名为六行。凡圣修法也。包举一化融接万衢。初曰。凡夫罪行。二曰。凡夫福行。三小乘人行。四小菩萨行。五大菩萨行。六佛果证行。都合六部极略一卷。广二十卷。前半序分后半行体。言非文质字爽词费。开皇七年赍来谒帝。意以东夏释种多沉名教。归宗罕附流滞忘返。普欲舍筌检理抱一知宗守道行禅通济神爽。具状奏闻。左仆射高颖。素承道训。乃于禅林寺大集名德述上所奏。时座中有僧曰。帝京无人。岂使海隅传法。正闻对曰。本意伸明邪正。不欲简定中边。夫道在通方。固须略于祖述。众无以抗也。而其着词言行。众又不愿遵之。于是僧徒无为而散。正知浇季之难化也。遂以行法并留京辇方禅师处。即返东川不悉终所。今骊山诸众。多承厥绪系业传云。
上篇:昙相(周京师大福田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六] | 下篇:昙询(隋怀州柏尖山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六] |
(界名)八热地狱之第四曰叫唤地狱。第五曰大叫唤地狱。...
清泰国
月爱三昧
所行
缘起得名
鬻度
有取法
三默堂
杨岐方会
维婆虫
天鼓
跋陀迦毗罗
【大藏经】六度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
消灾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
佛源老和尚二三事

不拿佛法做人情——记来果老和尚二三事

佛经中开示不邪淫的功德

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
圣严法师《方向感》

愿生净土者,必须要发菩提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