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杂语)反被袈裟也。寄归传二曰:屏私执务随意反抄。...禅林僧堂中,于进食之时,从应量器中取出“生饭”,施与大鹏金翅鸟、旷野鬼神众、诃利帝母等罗刹鬼子母诸鬼神,称为...指欲界之烦恼。即对五欲之妄执。菩萨喜乐正法,称为法爱;对之,凡夫贪爱五欲,称为欲爱。[长阿含经卷十、楞严经卷...(物名)袈裟之异名。以袈裟之形相与敷物同也。十诵律七曰:六群比丘以纯黑羊毛作敷具。六物图曰:通名者总括经律,...焰口,系根据《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》而举行的一种佛事仪式。经中说:佛在迦毗罗城尼具律那僧伽蓝,为诸比丘并诸菩...【五相了知十二分教】 p0285 瑜伽七十一卷九页云:云何了知契经乃至论义?谓略由五相。一、了知假名故。二、了知摄...亦名:小妄语戒犯缘 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六缘成犯:一、是人类,二、作人想,三、违想说,四、自知违想,五、言...【善恶无记三业】 指善、不善、无记等三业。即:善业又作安稳业。能得可爱异熟及涅槃之业。不善业,又作不安稳业。...亦名:塔下坐留食戒开缘 子题:佛殿设斋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塔下坐留食戒。除一坐食,及不作余食法比丘,病比丘...谓坐禅之人,正定未发,多有魔事,心生惊怖,破坏善根,若能端心正念,则魔自灭谢,故有二种却魔之法。据修习止观坐...(术语)作用自在无碍,谓之通。佛、菩萨、外道、仙人之所得者也。即通力、神通等是也。璎珞经曰:神名天心,通名慧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大目乾连始得六通,欲度父母,报乳哺之恩。即以道眼观视世间,见其亡母生饿鬼...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婆伽婆,在王舍城灵鹫山中,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,其名曰:慧命阿若憍陈如、慧命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佛陀在世时,有位长者非常护持佛陀弘法,并且经常布施财物,帮助孤苦贫困的人,所以大家尊称他为「给孤独长者」。 ...
这个八字啊,有没有?有。这是依通,推理,推你前生种性所带来这一生的因果遭遇。换句话,八字就是所谓算命、这个是...
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。虽法门无量。要而言之。先进三皈。次受五戒。由戒生定。由定发慧。定能伏烦恼。慧能断...
诸位要知道在我们八识当中分成三类,第八识第七识跟前六识,异熟、思量、了境,你们猜猜看哪一个最重要?主导性最强...舍卫国有一个近二百岁的贫穷老翁,听说佛陀能够知道现在、过去、未来的种种事,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因而想瞻仰佛...
一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 曹魏康僧铠 译 二、《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》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 奉诏译 三、《佛说无量清净...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,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。摊子上摆一个木桶,桶中有水,水里都是珍珠贝,每个珍珠贝卖七元美金,...
蕅益大师的《相宗八要》里面提到: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离过绝非,因为它是离一切相。我们的本来面目,它没有好,也没...
菩提达摩(齐邺下南天竺僧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菩提达摩。南天竺婆罗门种。神慧疏朗。闻皆晓悟。志存大乘冥心虚寂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。悲此边隅以法相导。初达宋境南越。末又北度至魏。随其所止诲以禅教。于时合国盛弘讲授。乍闻定法多生讥谤。有道育慧可。此二沙门。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。初逢法将知道有归。寻亲事之经四五载。给供谘接。感其精诚诲以真法。如是安心谓壁观也。如是发行谓四法也。如是顺物教护讥嫌。如是方便教令不着。然则入道多途。要唯二种。谓理行也。藉教悟宗。深信含生同一真性。客尘障故。令舍伪归真。疑住壁观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。坚住不移不随他教。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。行入四行万行同摄。初报怨行者。修道苦至当念往劫。舍本逐末多起爱憎。今虽无犯是我宿作。甘心受之都无怨对。经云。逢苦不忧。识达故也。此心生时与道无违。体怨进道故也。二随缘行者。众生无我苦乐随缘。纵得荣誉等事。宿因所构今方得之。缘尽还无何喜之有。得失随缘心无增减。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。三名无所求行。世人长迷处处贪着。名之为求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。安心无为形随运转。三界皆苦谁而得安。经曰。有求皆苦。无求乃乐也。四名称法行。即性净之理也。摩以此法开化魏土。识真之士从奉归悟。录其言诰卷流于世。自言年一百五十余岁。游化为务不测于终。
上篇:佛陀禅师(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六] | 下篇:僧可(齐邺中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六] |
【善士慧】 p1138 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:云何菩萨善士慧?当知此慧、略有五种。一、听闻正法所集成慧。二、内正作意...
反抄
出生
欲爱
敷具
焰口
五相了知十二分教
故妄语戒犯缘
善恶无记三业
塔下食污地戒开缘
二种却魔法
通
【大藏经】佛说盂兰盆经
【大藏经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以平等心来对待每个人

南怀瑾先生谈八字与改变命运

往生之要关,念佛之妙诀,就在此字

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
宿世业报

《无量寿经》的五种原译本
珍珠的精神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