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真言宗之行者修三密五相之妙观,以庄严自身秘密之法界体,开显真实智之最终住心;为十住心之第十住心,即真言一乘之...(术语)金刚界,四波罗蜜菩萨之一。为无量寿佛之印,莲华之上,有函密号曰清净金刚,是司大日妙观察智说法度生之德...【大止妙观以为所乘】 p0246 佛地经论一卷十七页云:如是净土,路既圆满;应有所乘。御彼所乘,行此道路。故次说言...(书名)二卷,元释云峰集。是书不列正文,仅将论文中紧要之处撮为标题一百五十,设为问答:以畅其旨,故云开蒙也。...【龟】 p1391 瑜伽五十八卷二十一页云:问:何故五盖,说名为龟?答:五支相似故。能障修习如理作意故。...梵名 ?ākya。意译作能仁。释迦牟尼所属种族之名称,为佛陀五姓之一。又为释迦牟尼之简称。释迦族为古印度民族之一...行事钞·头陀行仪篇:“三千云,不得数数食,应一食。以长淫怒痴结,不异俗人。” 资持记释云:“以饱食之人,多...(譬喻)罥网系缚人。故曰缚。最胜王经二曰:一切众生于有悔,生死罥网坚牢缚。教行信证行卷曰:解一切生死缚。...(术语)正道之教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出兴于世,光阐道教。同下曰:宣布道教,断诸疑网。其后魏寇谦之以为神仙道之名...梵语 devarsi。泛指天人与神仙。据理趣分述赞卷中谓,五趣之极,称为天;人而有神德者,称为仙。 p1336...(术语)功德之弘大如海也。最胜王经十曰:我今略赞佛功德,于德海中唯一谛。教行信证序曰:大圣一代教无如是方德海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
【原文】 古谓大禹圣人,乃惜寸阴。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。而佛言人命在于呼吸。夫分阴之中,有多呼吸,则我辈何止当...问: 原本我们以为小孩子是天真、无忧无虑的,但其实现在的忧郁症、恐慌症病患年龄正在降低,小孩、青少年也有不少...
【经文】: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。鬼神邪魔耗乱其家恶人横造口舌以相谋害。室家大小内外不和者。当向千眼大悲像...
原文: 学佛之人,一举一动,皆须留心。至于念佛,必须志诚。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,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,切不可令其...
人家管我们,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,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照,不被他转走,忍下来,自己六根中会分析出事情的真相,慢慢...
一、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?这可分自修与共修两种情况来讲。第一种情况是在共修方面,...
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,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,如果能吃饱穿暖后,最好还能吃得好,穿出地位。而对出家僧人...有个姓李的商人做铺地砖的工作,跟一个客户谈好了,已经签了约,这才发现这笔生意做下去一定是亏本。客户也很会做生...
道愻(唐蒲州仁寿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四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道愻。姓张氏。河东虞乡人也。神气高邈器度虚简。善通机会鉴达治方。子史流略尝颇游处。护法御众诚其本据。虽大通群籍。偏以涅槃摄论。为栖神之宅也。与弟道谦发蒙相化。俱趣昙延法师。延正法城堑道俗宗归。观属天伦可为法嗣。乃度为弟子。荷担陪随。游栖宫阙讲悟谈述。皆簉下筵欣叙玄奥。每思击节。故听涉乃多而特览其纲要。登预讲释屡结炎凉。三晋英髦望风腾集。晚住蒲州仁寿寺。聚徒御化树业当衢。然以地居方会。宾旅凑从季俗情芜多纵凡度。既行向背憎爱由生。愻道会晋川。行光河表。日延主客资给法财。皆委僧储通济成轨。或有所匮者。便课力经。始周告有缘。德洽民庶。为无不遂。所以方远传誉更振由来。自蕃王府宰台省群僚。并纡驾造展。谘谒余训或匆遽不过者。心愧悚战。如谓有所失矣。斯固德动物情。为若此也。愻癊道自资坐镇时俗。虽复贵贱参请。曾无迎送。加以言笑温雅谈谑任时。接晤缘机并称词令。而奉禁守节不妄亏盈。频致祥感时所重敬。大业末岁妖气云奔。因事返京夜停关首。所投主人家有五男。又勾外盗。见愻马壮。欲共私之。夜往其所。乃见十人围繞其马形并雄怒擐甲执兵。众盗同怖。因之退缩。细寻不见。又往趣之还见如初。无敢近者。进退至五遂达天明。既不见人。知是神感乃合面归忏焉。其冥通显益如此例也。又以仁让之性出自天心。预见危苦。哀怜拯济无择怨憎。通情尽一。唐初廓定未拔蒱州。愻与寺僧被拥城内。时有一僧恒欲危害。非类加谤乃形言色。愻虽闻此曾不辍虑。既规不遂乃欲翻城。事发将戮并无救者。愻涕泣辞谢于执事曰。此僧为过事属愻身。教导未通故为罪衅。此则过由愻起。宜当见戮。苦复设谏。执事知是其敌。而不忍见愻之云云。遂即释放。自此已后更发仁风。据事引之。达量之弘者矣。逮贞观中年冬。有请讲涅槃者。预知将终苦不受请。前人不测意故郑重延之。乃告曰。所以固辞者。不终此席耳。不免来意且后相烦。遂往王城谷中。道俗齐集。愻登座主题已告四众曰。世界法尔不久当终。敢辞大众。云何偈后请寄来生。遂依文叙释。恰至偈初即觉失念。经纔三宿卒于山所。春秋七十有五。即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也。阖境同号若丧考妣。当夜雪降周三四里。乃扫路通行。陈尸山岭。经夕忽有异花繞尸周匝披地踊出。茎长一二尺许。上发鲜荣。似款冬色而形相全异。七众惊奉悲庆喧山。有折将入城示诸耆宿。乃内水瓶中者。至明年五月犹不萎悴。后拔之于地。方始枯矣。其冥祥所感希世如此。晋州有人性爱游猎。初不奉信。有传逊之祥兆达其耳者。乃造山觅之。花灭尸亡唯睹空处。仍大哭曰。生不蒙开信。死不蒙花瑞。一何无感。必神道有征。愿重灵相。言讫地踊奇花还长尺许。欣慰嘉应。遂折取而归通告乡川。由斯起信。并近年目信可妄传乎。愻弟道谦。学行之美少劣于兄。而讲解十地有闻关表。以仁寿住寺既滨关路。每因此嚣尘地接京都亟劳人事。乃顾言幽遁历观山水。谷号王城。因而栖处。时复登高临远。摛体风云具引名篇。高调清逸道俗宾会。又聚山门谈谑引心未曾虚老。以贞观元年卒于山舍。春秋六十七。愻抚之洒泪。与弟子道基等阇毗遗阴。收其余尘散之风府。追惟恩悌。为造释迦砖塔一躯。勒碑树德沙门行友为文。
上篇:道基(唐益州福成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四] | 下篇:慧頵(唐京师崇义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四] |
行事钞·诸杂要行篇:“智论,菩萨昼三夜三,常行三事。一者清旦,偏袒右肩,合掌礼十方诸佛,言我某甲,三世三业罪...
秘密庄严心
法波罗蜜
大止妙观以为所乘
唯识开蒙
龟
释迦
一坐食制意
生死缚
道教
天仙
德海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
爱惜每一分的光阴
圣严法师:大人应该怎么帮助小孩

家中有恶病口舌,当诵大悲神咒

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,否则必着悲魔

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,不被他转走

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