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植物)Haritaki,又作诃利勒、呵利勒、呵梨勒、诃梨怛鸡、呵梨得枳、贺唎怛系、诃罗勒等,果名,译曰天主将来。五...意念口诵佛的洪名或是经咒。...【六处善巧】 p0303 显扬二十卷三页云:六处善巧者:一、引摄善巧。二、审听语言善巧。由此善巧,以彼语言、论难折...不空罥索,梵名 Amogha-pā?a。又作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、不空王观世音菩萨、不空广大明王观世音菩萨、不空悉地王观...(行事)四月八日释迦之诞生会也。...为密教所用之法器。即一钴铃、三钴铃、五钴铃、宝铃、塔铃,总称为金刚铃。铃,表说法之义;五种谓五智。此五种铃表...适宜于一时的教法叫做权,究竟而不变的教法叫做实。...梵语 vicikitsā-āvarana,巴利语 vicikicchā-nīvarana。五盖之一。盖为烦恼之异称。与“疑烦恼”同义。谓疑惑之...【同类因】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。指过去及现在一切有为法,以同类相似之法为因,而引致等流果者。如以前...(名数)一,现世财物虚竭。何以故?饮酒醉乱,心无节限,用费无度故。二,众病之门。三,斗诤之本。四,裸形无耻。...禅林用语。起离自己坐禅之位,引申为禅僧离寺而去。又作抽单、暂暇。禅僧于解夏后,往往起单以赴其他僧堂。此外亦因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,夜摩天宫,无量菩萨来集,说偈赞佛,尔时觉林菩萨,承佛威力,遍观十方,而说颂言, 譬(p)如...
在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当中,他说:有些人他越用功,佛念得越多、拜佛越多,他的烦恼反而更重,瞋心、慢心更重。印光...
菩萨虽然利益众生,看众生受苦,终日度众生,但不见众生相。如果他有执著的心,那就是法执了,就有执著了。有执著了...
我等众生骄慢、刚愎自用、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。佛陀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调伏(调柔降伏)之。 佛陀讲经说法,谈因果...
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,连猪猫狗都包括在内。因为他知道生死流转中,在生死流转当中,你起什么样思想...一日,佛陀与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应婆罗门阿只达之请,前往接受三个月的供养。然而,供养当天,阿只达被魔乱心...
大家看我们师父们,从早晨念经干什么?报四重恩、报父母恩。父母生我们、养我们,然后我们出家了,对他们一点贡献没...
果报大体有三种,分别为异熟果、等流果和增上果。 异熟果 所谓异熟,有三层含义:一是异时而熟,即因和果的时间不同...尔时,宝女白佛言:世尊,何障碍故,不令众生疾得大乘? 佛告宝女:有三十二事,以是因缘,为作障碍。何等三十二?...
慧勇(陈杨都不禅众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七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慧勇。厥姓桓氏。其先谯国龙亢人也。祖法式尚书外兵钱唐令。因此遁迹于虎丘山。后仍寓居吴郡吴县东乡桓里。父献弱龄早世。母张氏尝梦。身登佛塔获二金菩萨。俄育二男。并幼而入道。长则慧聪。勇其次也。初出杨都。依止灵曜寺则法师为和上。锐志禅诵治身蔬菲。随方受业不事专门。岂非版金成宝方资铣镂瑄玉有美必待刮摩诚有由矣。年登具戒。从静众寺峰律师。游学十诵。有龙光寺僧绰建元寺法宠。并道秀域中声高梵表。乃服膺坐右禀宗成实。刻情砥砺寝食忘疲。苦思沉沦坑岸斯坠。弥历寒暑博习大成。至年三十法轮便转。自此远致学徒盛开讲肆。高视上京郁为翘采。专讲论文将十许遍。俄而梁季倾覆人百沸腾。每思遁世莫知其所。于时摄山诠尚。直辔一乘横行山世。随机引悟有愿遵焉。尝行报恩寺前忽见人云。从摄山来授竹如意俄失。谓勇曰。寻当如意。俄失踪迹。信宿之间又有漆函。盛三论一部置房前窗上。寻究莫知来也。欣兹嘉瑞锐勇难任。因此拂衣里闬驾言泉石。期神窅冥。非企琴台之侣。修空习慧。實追林远之风。便停止观寺。朝夕侃侃如也。诠师忘以年期。义兼师友。抑亦宫羽相谐。冰蓝待益之志也。自此言刈章句采撷希微。凡厥释经莫不包举。大法获传于焉是赖。天嘉五年。世祖文皇。请讲于太极殿。百辟具陈。七众咸萃。景仰之辈观风继踵游息之伍附影成群。自此声名籍甚矣。住大禅众寺十有八载。及造讲堂也。门人听侣经营不日。接溜飞轩制置弘敞题曰般若之堂也。以至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遘疾。少时平旦神逝。春秋六十有九。然其大渐之时神容不变。经宿顶暖。众皆异之。至六月六日。窆于摄山西岭。自始至终。讲花严涅槃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。智论中百十二门论。各三十五遍。余有法花思益等数部不记。又早舍亲爱。弱而贞苦。文章声辩时所高之。爰至启手启足不淄不涅。實象教之栋梁。精义之林薮。弟子等追深北面之礼。镌石碑之。其文侍中尚书令济阳江总制。
上篇:法朗(陈杨都兴皇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七] | 下篇:宝琼(陈杨都大彭城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七] |
【法身略由三处应知依止】 p0766 摄论三卷十六页云:复次法身由几种处,应知依止?略由三处。一、由种种佛住依...
诃梨勒
念诵
六处善巧
不空罥索观音
佛生会
五种铃
权实
疑盖
同类因
饮酒三十五过
起单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地藏菩萨本愿经

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

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,生我之后我是谁

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,走解脱之路

修行从点滴开始
佛的马麦之报

凡是信佛的人,灾害面前多数都是安全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