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菩萨)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,又作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,或译曰普贤,或作遍吉。主一切诸佛之理德,定...(传说)百缘经五说昔有一夫人,见其妾有妊大嫉妒,窃与毒使之堕胎。从命终为饿鬼。一日一夜,生五百子,随生随食。...古德准此十义,重开为十玄门。 一、同时具足相应门 以是总故冠于九门之初。 二、广狭自在无碍门 别中先辨...位于河南登封县北少室山北麓少林寺西北五乳峰下。现仅存一殿、两亭及千佛阁等。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(1125),殿内...第八阿赖耶识具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三义。(一)能藏,就阿赖耶与种子之关系而言,阿赖耶识乃微细任运相续,无始终亦无间...(杂语)于显教为大智度论之略名,是释大品般若经之书也。于密教为释摩诃衍论之略称。【又】对于宗论而有释论之称。...(术语)真如之妙理转变而成万法之事相也。...良药之库藏;即指陀罗尼。千手经(大二○·一○九中):“诵持此陀罗尼者,(中略)当知其人是药王藏,常以陀罗尼疗...思者,于心造作意业为体,于善不善无记品中役心为业,于心造作意业为体者,此辩其相,于善等品中役心为业者,此辩其...【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华王众所建立】 p1100 佛地经论一卷十八页云:如是净土,门既圆满;如余宫殿,应有所依。故...梵语 ā?carya。谓事之甚少、难逢者。尤指如来之示现及其一代教法,故有“希有大法王”、“希法”之称。金刚经纂要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,夜摩天宫,无量菩萨来集,说偈赞佛,尔时觉林菩萨,承佛威力,遍观十方,而说颂言, 譬(p)如...
有人说,人生要读三本书,一本是有字之书,一本是无字之书,一本心灵之书。但不管是哪一本书,都是对生命的塑造,所...
所言瞋心,乃宿世习性。今既知有损无益,宜一切事当前,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。则现在之宽宏习性,即可转变宿生之...
业当然它有两种情况:第一个,它只是在酝酿当中,它还没有成熟,那这就是你的机会;第二个,它已经成熟了,已经变成...
舍利弗!彼土何故名为极乐?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,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,等于是自问自答。因为这个净土妙门不可思议...古时候的印度,人民拜他们的神时,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品。他们认为这些祭品,可令神祇喜悦,于是神祇就答应人们的祈...
1944年春,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,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,为劝勉常住僧众虔诚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、以消灾厄,记得...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。有人想成功地减肥、学吉他,也有人想学会快速阅读或开始创业。对于那些曾经尝试过但却以失败告...
在身三、口四、意三的三业中,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,五戒中,杀戒亦放于第一位,显示杀业乃罪祸之首。 《正法念处...
惠超(梁杨都灵根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惠超。姓王。太原人。永嘉之乱寓居襄阳。七岁出家住檀溪寺。为惠景弟子。景清恒平简雅有器局。普通之初总州僧正。以节俭闻之。超幼而清悟。容止详美进趣合度。事景一年。以众大喧杂乞移禅房依止僧崇禅师习学定业。年十二又从同寺僧受学通三玄。永明中。竟陵王请智秀法师。与诸学士随方讲授西至樊邓。超因冯受学。同时合席皆共服其领会。随秀还都住灵根寺。仍从法常乞受具足。诵戒不盈二日。听律未周两遍。皆识文知义镜其纤密。禀承师训无相忝也。及师亡后。又从智藏采习经论。藏曰。此子秀发当成美器。藏之出处多与同游。备通诸部名动京邑。后从慧集餐听毗尼。裁得数遍。集乃叹曰。不谓始学已冰寒于水矣。后还乡定省合境怀之。武帝敕还为寿光学士。又敕与观寺僧伽婆罗传译阿育王经。使超笔受。以为十卷。而晦德进人不专矜伐。故有要请多推旧德。藏后使其代讲让不肯当。或逢群贤博论。未曾不预辩通塞。及抗击前敌。知理将穷而必下。或遇机隙便亦应蹑而默。然斯亦禀识同所不安。而超能谦降若此。衣食趣济荣贵未邀幞无资蓄。安成康王萧雅秀。钦敬戒德。出蕃要请相携于镇。讲发风被远近服叹。康王薨后。吴平侯萧昺游夏口。复屈俱行。法筵又铺。学者称咏。还都续讲听侣相趍。二百余僧四时习业。于普通七年卒。时年五十有二。
上篇:僧询(梁杨都治城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六] | 下篇:真玉(齐邺中天平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六] |
【事边际所缘作意】 p0802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:事边际所缘作意者:谓由此故;了知一切身受心法所缘边际。过此...
普贤
饿鬼食子
十玄门
初祖庵
赖耶三藏
释论
不思议变
药王藏
思
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华王众所建立
希有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地藏菩萨本愿经

人一生所要读的书

如何对治瞋心

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,你就有机会

其国众生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
对动物慈悲

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,得蒙脱险之经历
成功人士的11个好习惯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