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全一卷。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(266~313)。又作独证自誓三昧经、如来自誓三昧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...(人名)奉先源清弟子,释智圆。字无外。自号中庸子,或名替夫,又曰病夫。就奉先源清学天台三观之旨,居西湖孤山。...梵名 Tapovana,巴利名同。佛陀修苦行六年之地。昔称优楼频螺(巴 Uruvelā),即今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南侧五百余公尺...【六种波罗蜜多建立次第】 p0313 瑜伽四十九卷五页云:应知如是波罗蜜多,由三因缘,次第建立。何等为三?一、由对...【业位】 p1216 瑜伽八卷十七页云:业位云何?应知略说有五种相。谓软位、中位、上位、生位、习气位。由软不善业故...(杂语)谓禅林供养人于本饭本菜之外,陪增贴附供物也。敕修清规尊宿迁化曰:陪贴供养。...(人名)永觉元贤禅师建阳蔡氏子。出家后,于崇祯甲戍,住鼓山。次住开元宝善及浙之真寂。丁酉坐脱。塔本山。师通内...【末那所缘】 心识生起,必具四缘,即亲因缘、等无间缘、所缘缘、增上缘。而所缘缘,即心识所缘之境。第七末那识所...【引发因】 p0377 瑜伽五卷十一页云:依随顺因依处,施设引发因。所以者何?由欲系善法、能引欲系诸胜善法。如是欲...(术语)众生之真心,识知精明,谓为识精。圆觉经曰: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。...(经名)具名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,一卷,隋瞿昙法智译。为首迦长者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。依止于业,随自业而转...僧伽吒经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地藏菩萨的威神力量实在不可思议,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说断恶修善的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部《地藏经》及地藏菩萨的名号,...
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、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、庐山东林寺退居方丈、北京法源寺座元、佛门泰斗传印老和尚,于2023年3...
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,最终目的都是要众生成就无上佛果。在这些年来的学佛过程中,对于身边不了解...
为何要修地藏法门? 首先,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地藏经与地藏法门。像净土宗的莲池大师曾经闭关修学地藏占察...佛陀时代,有一位波斯匿王,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美丽,唯独赖提公主奇丑无比。凡是见到赖提的人都会受到惊吓。波斯匿...
譬如有人于自衣中,系如意珠,不自觉知。穷露他方,乞食驰走,虽实贫穷,珠不曾失。忽有智者,指示其珠,所愿从心,...
阿赖耶识熏习道理,当知亦尔。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根源,或者说是一个总仓库,它之所以累积那么多功能,都是我...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,长者每日供佛、供僧;近五百位乞儿为得饱食一餐,也前来听佛说法。 这群乞儿接受一段时...
慧韶(梁蜀郡龙渊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慧韶。姓陈氏。本颖川太丘之后。避乱居于丹阳之田里焉。性恬虚寡嗜欲。沉毅少言。童幼早孤依兄而长。悌友之至闻于闾阎。十二厌世出家。具戒便游京杨。听庄严旻公讲释成论。纔得两遍记注略尽。谓同学慧峰曰。吾沐道日少便知旨趣。斯何故耶。将非所闻义浅。为是善教使然乎。乃试听开善藏法师讲。遂觉理与言玄。便尽心钻仰。当夕感梦。往开善寺采得李子数斛。撮欲啖之先得枝叶。觉而悟曰。吾正应从学必践深极矣。寻尔藏公迁化。有龙光寺绰公继踵传业。便回听焉。既阙论本制不许住。惟有一帔又属严冬。便撤之用充写论。忍寒连噤。方得预听文义。兼善独见之明卓高众表。辩灭谛为本有。用粗细而折心。时以为穿凿有神思也。梁武陵王出镇庸蜀。闻彼多参义学。必须硕解弘望。方可开宣。众议荐举皆不合意。王曰。忆往年法集有伧僧韶法师者。乃堪此选耳。若得同行。想能振起边服。便邀之至蜀。于诸寺讲论开道如川流。当于龙渊寺披讲将讫。静坐房中感见一神。青衣帢服致敬曰。愿法师常在此弘法。当相拥卫。言讫而隐。遂接席数遍。清悟繁结。昔在杨都尝苦气疾。缀虑恒动。及至蜀讲众病皆除。识者以为寺神之所护矣。于时成都法席恒并置三四。法鼓齐振竞敞玄门。而韶听徒济济莫斯为盛。又率诸听侣。讽诵涅槃大品。人各一卷合而成部。年恒数集伦次诵之。如有谬忘及讲听眠失者。皆代受罚。对众谢曰。斯则训导不明耳。故身令奖物。其勤至若此。武陵布政于蜀。每述大乘及三藏等论。沙门宝彖保该智空等。并后进峰岫。参预撰集。勒卷既成。王赐钱十万。即于龙渊寺分赡学徒频教令掌僧都。苦辞不受。性不乘骑。虽贵胜请讲逢值泥雨。辄自策杖戴笠。履芒屩而赴会焉。少而斋洁不涉珍羞。后遇时患药杂猪脂。拒而不服。非时浆饮故绝生常。候病者仰观。颜色怡悦礼诵不替。当似微差。乃告曰。吾今无处不痛。如坏车行路常欲摧折。但自强耳。恨所营尊像未就。吾将去矣。遗属道俗凭为庄严。便洗浴剃发剪爪礼拜嗽口。坐于龙渊寺摩诃堂中。奄然而卒。春秋五十有四。即天监七年七月三日也。时成都民应始丰者。因病气绝而心上温。五日方醒云。被摄至阎王所。闻处分云。迎韶法师。须臾便至。王下殿合掌顶礼更无言说。惟画文书作大政之字。韶便出外。坐于旷路树下。见一少童以漆柳箕擎生袈裟令韶着之。有数十僧来迎。丰惟识智慈二禅师。幡花列道腾飞而去。又当终夕有安浦寺尼。久病闷绝。及后醒云。送韶法师及五百僧。登七宝梯。到天宫殿讲堂中。其地如水精。床席华整。亦有麈尾几案。莲华满地。韶就座谈说。少时便起。送别者。令归。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。
上篇:昙鸾(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六] | 下篇:慧皎(梁会稽嘉祥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六] |
梵名 Ajitasena。意译无能胜将。北印度人。据传唐开元年间,于安西(即龟兹)译出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三卷、秽迹金...
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
孤山
苦行林
六种波罗蜜多建立次第
业位
陪贴
永觉
末那所缘
引发因
识精
业报差别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供养地藏菩萨、诵地藏经就能获得二十八种利益

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

先以欲钩牵,后令入佛智——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

修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
心境转了相貌自然会改变

「知真本有」要怎么去承当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