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公案)指月录曰:庞居士见丹霞士,以拄杖划地作七字。霞于下划个一字。士曰:因七见一,见一忘七。霞便起去。...(名数)般若者,圆常之大觉也。一觉有三德:一实相般若,为般若之理体,本来为众生所具,离一切虚妄之相,般若之实...(术语)尘数之世界也。刹为梵语国土之义。往生要集上末曰:普入一切尘刹作诸佛事。正信偈曰:超日月光照尘刹。...指真实无二之理,即真如、法性;以其无二无别,离诸虚妄,故称一实相。往生要集卷中(大八四·六六下):“诸众生妄...(术语)谓三乘之行法也。无量寿经下曰:众道之要。...(杂语)佛菩萨化自形为女者,又佛菩萨以通力化作女人相者。...【定别因】 p0807 瑜伽三十八卷九页云:种种异类各别因缘,名定别因。无记中云:从大麦种,生大麦芽,大麦苗稼...指一章或一篇佛经。品,梵语 varga 之意译,音译为跋渠,乃“别”之义,用以划分文章之单位。(参阅“品”3764) p...【四圣谛次第】 p0449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:复次四圣谛说次第者:谓由此故苦,此最为初。如此故苦,此为第二。此...(术语)体之义,因之义,不改之义也。唯识述记一本曰:性者体也。探玄记十八曰:性是因义。大乘义章一曰:性释有四...禅林用语。超越言语、心得,无任何迹象可寻之谓。系形容遥远、崇高而绝踪迹之境界。临济录行录篇(大四七·五○六中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,久受朝廷恩典,更受社会大众和佛教徒的爱戴。有一天,在入京的途中,经过妙心寺,...
怎么欣求极乐呢? 思惟依正庄严,成就内心的安乐;思惟诸善聚会,成就内心的清净。对极乐世界的欣求,有两个修观的...
主持人:各位网友,大家好!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,《师父来了》第六十期,本期我们再次礼请到中国佛学院的宏海法...
利行者,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。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,未悟道之人,所行之行与菩萨行相同,亦称菩萨。前之喜舍,以财...(一)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,虽是人人本具,各各现成,不欠毫发。争奈无始劫来,爱根种子,妄想情虑,习染深厚...
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。你心理的素质不够,你是创造不好坚定的佛号的!因为你的佛号是谁在念呢?不是...我们上一次谈的是生死的问题,今天我们讲的是《六祖坛经》的般若品第二,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本性上的东西,这个是修行...
我们修净土宗的,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,当做阿伽陀药的话,这就是无上的密。这一句阿弥陀佛,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...
道慧(宋安乐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三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道慧。姓张。寻阳柴桑人。年二十四出家止庐山寺。素行清贞博涉经典。特禀自然之声。故偏好转读。发响含奇制无定准。条章折句绮丽分明。后出都止安乐寺。转读之名大盛京邑。晚移朱方竹林寺。诵经数万言。每夕讽咏辄闻暗中有弹指唱萨之声。宋大明二年卒。年五十一。
上篇:僧饶(宋京师白马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三] | 下篇:智宗(宋谢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三] |
东方宝净世界的佛名。...
忘七
三般若
尘刹
一实相
众道
化女
定别因
一品
四圣谛次第
性
一箭过西天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在恭敬中求,从生活里修

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

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

菩萨行利生之道
初心修悟要法

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
慧律法师《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