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有寻有伺三摩地】 p0553 瑜伽十二卷十页云:云何有寻有伺三摩地?谓三摩地,寻伺相应。 二解 瑜伽七十七...(杂语)禅林之语。止坐禅也。...梵语 māra(-sainya)-pramardana,或 māra-pramathana。乃击破魔军之意。与“降魔”同。释尊于菩提树下定坐成正...(杂名)三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种,谓之七科道品。...又作魔罗道。指恶魔之行为,或恶魔之世界。楞严经卷六(大一九·一三一下):“纵有多智禅定现前,如不断淫,必落魔...(一)原为一切用具之总称,即可供容盛物品或使用之具;于佛教经典中,常用以喻指堪受教法或善能弘法之机根,故又称为...1、烦恼障和所知障。烦恼障又名惑障,即贪嗔痴等烦恼,能使众生流转于三界之生死,因而障碍涅槃之业,故名烦恼障;...(术语)说经中事物由来之处。十二部经之一。...(譬喻)譬物之不可得也。涅槃经二十五曰:世尊譬如厌沙油不可得,心亦复如是。虽复厌之贪不可得,当知贪心二理各异...【外道四见】 是外道就诸法的一、异、常、无常等所执的妄见,可由三方面说明:一、妄执‘法’之一、异。二、妄执世...(一)比喻禅之智慧。 (二)枝,为支撑、辅助之意。指辅助坐禅之助力、助缘。鞞婆沙论卷十“四禅处”(大二八·四八四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(龙藏本)...僧伽吒经...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,怎么在家学佛,有个什么样的进阶过程和要求?是常常苦恼的问题。为此,本期《学佛问答》...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,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大成就,一定不能忽视忏悔这一殊胜法门。本文正是想...
当佛陀回到迦维罗卫国时,大爱道瞿昙弥(即佛陀姨母,梵名摩诃婆阇波提)向佛陀顶礼后禀白:世尊!我听说女人若能精...
果普老和尚,俗姓郑,浙江常山人。幼时,父母双亡,寄食于叔父家,赖苦力过活,度日艰难。成年,蒙一亲眷引入佛门,...有一次,有人问隆波田禅师,怎么解释苦。隆波田禅师拿了一个东西放到手中,紧握拳头,接着,翻手,手心向下,然后松...
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,都是培养第二念。第一念落入相状、因缘,正常。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?因此第一念不怪...
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,诸位体会一下,在念佛法要中讲到清朝一个吴毛居士: 这个吴毛居士是当时吴氏家族的仆人,那...
【疏文】 承上殊因妙果,正由念佛至于一心,则念极而空。无念之念,谓之真念;又念体本空,念实无念,名真念也。生...
僧慧(宋京师崇明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三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僧慧。未知何人。少来好修福业。晋义熙中共长安人行长生。立寺于京师破坞村中。始迂域其处起草屋数间。便集僧设斋。至中夜堂内两灯忽自然行进前数十步。油纂如故无所倾覆。大众惊嗟访诸耆老咸言。灯所移处是昔时外国道人起塔之基。于是就共修立。以灯移表瑞。因号崇明寺焉。
上篇:慧受(晋京师安乐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三] | 下篇:僧翼(宋山阴法华山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三] |
(一)谓戒法坚固不坏,因受持戒法可破除烦恼迷妄,功德坚固无比,故将戒法比喻为坚利之金刚。[心地观经卷三] (二)...
有寻有伺三摩地
放禅
破魔
七科道品
魔道
器
二障
因缘说
厌沙油
外道四见
禅枝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在家学佛的七个条件
学佛与忏悔

佛陀的姨母出家记

果普老和尚往生录
苦从何来

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,再来处理问题

改变你的思想,使令业果不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