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杂名)三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种,谓之七科道品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【小随烦恼】 p0235 成唯识论六卷十五页云:谓忿等十,各别起故;名小随烦恼。...(名数)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证通Āsravakṣaya-jāna之一。漏尽知证通者,三乘之极致,诸漏(即一切烦恼)断尽为无碍...【缘无缘法】 p1301 发智论十三卷二十二页云:云何缘无缘法?答:五识身,幷相应法,若意识,幷相应法,缘色无为心...Xiaochenglun 小乘佛学所属论书的总称。又称小乘阿毗达磨、小乘阿毗昙等。相对大乘论而言。在小乘佛教兴起之后...【法界无量回向】 修唯识行,十回向位的第十位。向此位菩萨,受大法师记行大法施,严净世界,出生智等,悉同虚空,...(术语)对于直入之机而言,初奉方便假门之法,后回心归入真实一乘法门之机类也。...(术语)梵语阿毗遮噜迦Abhicāraka,译曰降伏。以威力降伏他也。维摩经佛国品曰:降伏魔怨,制诸外道。...(杂语)金刚中之最胜者,云金刚王。犹言牛中之最胜者,为牛王也。楞严经四曰:清净圆满,体性坚凝。如金刚王,常住...【昙摩迦罗】 此云法时,印度人也。幼而才敏,质像傀(公回切)伟,善四韦陀,妙五明论。图谶运变,靡所不该。...掉举者,谓贪欲分,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,障奢摩他为业。随念净相者,谓追忆往昔随顺贪欲戏笑等故心不寂静。...【道法忍】 道,即三十七道品。谓观欲界道谛,修此道品,真如理显,生无漏法忍,是名道法忍。见《三藏法数》。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佛告阿难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 阿难,云何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
【原文】 念佛之人,当吃长素。如或不能,当持六斋或十斋。初八、十四、十五、二十三、二十九、三十为六斋,加初一...写在前面的话: 昨天一个佛友对我说她的困惑,因为收入有限,当布施或者供养的时候,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,囊中羞涩...
在说梦之前,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:眼识,耳识,鼻识,舌识,身识,意识,末那识,阿赖耶识。 对八识...
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;择高处立,寻平处住,向宽处行。 这幅著名的楹联,语出清末名将左宗棠,最先撰录于...朝阳升起的时候,山门外凝聚着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在说:师父,请原谅我! 他是某城的风流浪子,二十年前曾是庙...
昙鸾大师(公元476~542年)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,有《略论安乐净土义》《往生论注》等著作传世。大师对龙树菩...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,就想逃避它。可是聪明的人却研究这事情发生的原因,从这原因上根本解决。 害怕受苦和逃避倒...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,当依佛教而行。佛教你求生西方,你偏不肯求生西方,偏要求来生。你今活了几十年,不知经过多少...
七科道品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七重行树 | 下篇:七珍万宝 |
大乘庄严经论云大乘四果:大乘者,谓通教中菩萨,于当教中,对声闻缘觉小乘,故得得为大乘也。四果者,本是声闻所证...
小随烦恼
六通
缘无缘法
小乘论(Hinayana sastra)
法界无量回向
回心机
降伏
金刚王
昙摩迦罗
掉举
道法忍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
念佛之人当吃长素
如何让生命中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

梦到底从哪里来呢

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
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宽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