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刮取佛像上所镀之黄金。按佛像一般多漆(或镀)以黄金。俗谚“佛面上刮金”,系用以比喻向尊长索求金钱财物;含有责...即依般舟三昧经,以阿弥陀佛为本尊,为修念佛三昧所设之堂舍。略称常行堂。又作常行佛立三昧院、般舟三昧院、阿弥陀...(公案)百丈上堂,常有一老人听法,随众散去。一日不去,丈乃问立于前者何人。老人云:某甲,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...【于三摩地退时颠倒】 p0751 瑜伽十三卷五页云:云何应知于三摩地退时颠倒?谓如有一,得初静虑。为涅槃故;积...指密教于白檀九位曼荼罗中,阿阇梨修供养瑜伽之座位。其席位位于大日如来之西方,不动明王、降三世明王之中间。行者...(名数)此有二种:一,于前之十六加庆友尊者为第十七,加宾头卢尊者为第十八。然庆友为难提蜜多罗之译名,即法住记...【无倒教授】 p1066 瑜伽二十七卷二十一页云:云何无倒教授?谓无颠倒宣说法义,令其受持读诵修学,如实出离,正尽...净秽者,乃佛说华严经时所处清净或秽恶之土。据华严经疏卷一举出净秽之四种相,即:(一)唯染,染,即秽染。佛于娑婆...禅林用语。以一束丝比喻众生迷妄之根源,即烦恼。綟,指草。以草为染料,染成黎黑而近浅绿之线,称为綟丝。碧岩...得阿罗汉果之无学人所成就之十种无漏法。又作十无学法。即:(一)无学正见,与无漏作意相应之慧。(二)无学正思惟,与...【有执受法】 p0545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:有执受法云何?谓有执受九处少分,除声意法处。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
世间上,皈依人多,吃素人少;受戒人多,持戒人少;杂乱心多,念佛心少;既然大家是修行人,那就必须把三少转为三多...
出家本为生死大事。今出家儿,不知生死为何物,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,无本可据。古人参方行脚,访寻知识,单为究明...大热天,禅院里的花被晒萎了。「天哪,快浇点水吧!」小和尚喊着,接着去提了桶水来。 「别急!」老和尚说∶ 「现在...
中国古人说,写淫荡书籍,传播淫荡色情文化,报应很重,所谓天道祸淫发现现实中果然如此。 艳星里的结局最为惨烈的...
在家闲居,当以净土法门,为双亲认真讲说,俾生正信以得往生,则功德大矣。 虽读大乘经典,仍以念佛为正行。倘一心...有一个国家很富有,拥有全天下的东西,但是他们的国王却仍然感到不快乐,因为他想要的东西都已经得到了,生活中没有...
佛告普广菩萨:未来世中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,或合掌者、赞叹者、作礼者、恋慕者,是人超越...如果你在菜市场,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根菜讨价还价,你是否会不屑?或者,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从垃圾筒里翻捡回收物,...
僧侯(齐京师后冈)[《高僧传》卷十二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僧侯。西龚。西凉州人。年十八便蔬食礼忏。及具戒之后游方观化。宋孝建初来至京师。诵法华维摩金光明。常二日一遍。如此六十余年。萧惠开入蜀请共同游。后惠开协同义嘉负罪归阙。侯乃还都。于后岗创立石室。以为安禅之所。自息慈以来至于舍命。鱼肉荤辛未尝近齿。脚影小蹉辄虚斋而过。齐永明二年微觉不愈。至中不能食。乃索水漱口。合掌而卒。春秋八十有九。时普弘有释慧温亦诵法华经维摩首楞严。蔬苦并有高节。
上篇:法慧(齐山阴天柱山)[《高僧传》卷十二] | 下篇:慧弥(梁上定林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二] |
梵语 anālambya。犹言无著。谓虽处于万境而一无所依,即不被任何外在条件所左右。或指远离烦恼系缚之境界。又不被...
佛面上刮金
常行三昧堂
百丈野狐
于三摩地退时颠倒
佛室
十八罗汉
无倒教授
净秽四相
一綟丝
十无学支
有执受法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
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

古德参究机缘颇多,唯有「念佛是谁」最易得力
不是撑着不死,而是好好活着

天道祸淫--艳星的悲惨结局

虽读大乘经典,仍以念佛为正行
买智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