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又作花报。华开在结实之前,故“华报”乃对后得之“果报”而言。譬如人为获得果实而植树,除正得其果实之外,兼可得...(名数)大地法中作意之心所,别为三种:一、自相作意,与观法自相之智慧相应而起之作意心所也。二、共相作意,与观...【善知心住】 p1143 瑜伽七十七卷十八页云:云何善知心住?谓如实知了别真如。...宋代禅僧浮山法远辨别宗旨之十六种范畴:(一)识自宗,须识本来之宗旨,不落言诠思量。(二)死中活,绝思量。(三)活中...【三种真实增上生道】 p0213 瑜伽十四卷五页云:又有三种为诸乐欲增上生者所说真实增上生道。一者、布施,得大财富...(?~865)日本真言宗僧。幼性俊利,弘仁六年(815)于东大寺受具足戒,后从空海习密教。承和三年(836)奉敕来唐...(一)彻底通达、了解之意。灌顶经卷十二(大二一·五三三中):“虽知明经不及中义,不能分别晓了中事。” (二)唐代...【摄论九识】 真谛一系的摄论师,于八识之外,立第九阿摩罗识,成立九识义,与地论师及唯识宗之八识各不相同。此九...【瞿夷】 此云明女。五梦经云:是舍夷长者女。长者名水光。其妇名余明。妇居近城。生女之时,日将欲没,余明照...【世路】 p0507 俱舍论一卷四页云:此有为法,亦名世路。已行正行当行性故。或为无常所吞食故。...(名数)唯识枢要上本曰:六十二种有情颂曰:五四三三四,三二及三七,十九四四一,故有情名诸。释之曰:一、五趣为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
一声大磬响,妄想顿时亡,思惟真心与妄想,又是怎么样。 昨天上课我们了解了,《观经》里面有观像念佛、观想念佛、...
国人中某些人的特点是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。常常邻里他人的遭难,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,津津乐...
菩萨虽然利益众生,看众生受苦,终日度众生,但不见众生相。如果他有执著的心,那就是法执了,就有执著了。有执著了...
一个素食者,在你心目中,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! 我的母亲告诉我,在我幼小的时候,人家把肉类放入我的口里,...
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,四大分张,众苦毕集。若非三昧久证,诚恐不易得力。况眷属不谙利害,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...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,即使是才刚刚懂事的儿童也不例外,许多有教养观念的父母都会训练儿童工作,这种精神很值得提倡...
大家看我们师父们,从早晨念经干什么?报四重恩、报父母恩。父母生我们、养我们,然后我们出家了,对他们一点贡献没...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?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,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(种子)。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...
弘明(齐永兴柏林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二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弘明。本姓嬴。会稽山阴人。少出家贞苦有戒节。止山阴云门寺诵法华习禅定。精勤礼忏六时不辍。每旦则水瓶自满。实诸天童子以为给使也。明尝于云门坐禅。虎来入明室内伏于床前。见明端然不动。久久乃去。又时见一小儿来听明诵经。明曰。汝是何人。答云。昔是此寺沙弥。盗帐下食今堕圊中。闻上人道业故来听诵经。愿助方便使免斯累也。明即说法劝化。领解方隐。后于永兴石姥岩入定。又有山精来恼明。明捉得以腰绳系之。鬼逊谢求脱云。后不敢复来。及解放。于是绝迹。元嘉中郡守平昌孟顗重其真素。要出安止道树精舍。后济阳江于永兴邑立昭玄寺。复请明往住。大明末陶里董氏。又为明于村立柏林寺。要明还止。训勖禅戒门人成列。以齐永明四年卒于柏林寺。春秋八十有四。
上篇:慧进(齐京师高座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二] | 下篇:慧豫(齐京师灵根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二] |
(术语)前佛既灭后,成佛而补其处是名补处。即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也,隔一生而成佛,则谓之一生补处。又此位名等觉...
华报
三种作意
善知心住
浮山十六题
三种真实增上生道
常晓
晓了
摄论九识
瞿夷
世路
六十二种有情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
转凡成圣并不遥远,只在一念之间

幸灾乐祸近于祸

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,生我之后我是谁

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

【推荐】饬终津梁(临终助念须知)
圣严法师《尽心、尽力、尽可能学习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