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三种有之一。多种因缘集合为一物,乃假之存在,称为假名有。如色、香、味、触四事之因缘和合,假名为酪,此酪无自体...每日昼夜六时勤行佛事而不断绝。昼夜六时,指晨朝、日中、日没、初夜、中夜、后夜。 p1283...禅林用语。为“推倒”、“放倒”之对称。即师家接化指导学人时,所采用权巧方便之和缓方法。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七(...犯邪淫的人所堕落的地狱。...指礼佛及说法时所升之高座。原称高座或师子座,早在佛世时即有。其座高不定,或纵横约三尺;或纵六尺、横三尺,上敷...(术语)真言之边际,即至极之义,空平等之真性也。仁王经上曰:以诸法性即真实故,无来无去无生无灭,同真际等法性...【四种法摄】 p0431 瑜伽九十二卷二十二页云:云何名为四种法摄?一、于秘密,以其如法闲静教授,而教授之不以非法...(仪式)大日经疏十三说十二合掌。...(一)位于韩国京畿道长湍郡宝凤山(距开城一点七公里)。高丽忠肃王时,西域僧提纳薄陀尊者(指空禅贤)应王之请入开...(杂语)七倍于极微者。...指如来语。佛之说法乃无为法,为真实者,众生闻之亦难以十分理解,即使为众生说法,亦如同无说,故如来之语,称为“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《涅槃经》讲:业有三报,一现报,现作善恶之报,现受苦乐之报;二生报,或前生作业今生报,或今生作业来生报;三速...
这个地方,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,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。他们...释迦牟尼佛于《十善业道经》中说:当知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诸恶道苦。......言善法者,谓人天身、声闻菩提、独觉菩...问: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,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,时常被人引用,请师父为我们说明它的精义。 师:凡是读过《...问: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,但家庭的烦恼我是越挣扎却越深呢? 慧广法师答: 家庭当中,除了...问: 印光大师言:虽常念佛,心不依道,或于父母,兄弟,妻室,儿女,朋友,乡党,不能尽分,则心与佛背,便难往生...问: 能否开示自净其意的意义。 中台禅寺答: 自净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...
你能够没有妒嫉心、没有障碍心,你就不会有烦恼了;能够不起嗔恨心,你已经从中得到很多,已经逐渐地往成道的方向走...
摄论九识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摄论九识】真谛一系的摄论师,于八识之外,立第九阿摩罗识,成立九识义,与地论师及唯识宗之八识各不相同。此九识即:一、眼识: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,为能见者。二、耳识: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,为能听者。三、鼻识: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,为能嗅者。四、舌识:舌与味为缘而生舌识,为能尝者。五、身识:身与触为缘而生身识,为能觉者。六、意识:意与法为缘而生意识,能分别前五根所缘色等五尘境界。七、末那识:又称分别识。此识本无定体,即第八识之染分,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,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自我,为第六识之主,执转第六所缘善恶之境而转染净者皆由此识。八、阿赖耶识:译为藏识,此识染净同源,生灭和合,具有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等四分。九、阿摩罗识:意译清净识,又合无垢识,真如识。此识乃一切众生清净本源心地;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非生死之能羁,非涅槃之能寂,染净俱泯,湛若太虚。
上篇:摄散归观支 | 下篇:摄论宗 |
(名数)诸家释经论及真言文句有种种不同。...
假名有
六时不断
扶起
铁刺林地狱
礼盘
真际
四种法摄
十二合掌
华藏寺
微
不能语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三种因果业障的报应规律

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
不杀生的十大利益
圣严法师《本来无一物》
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
恶人念佛一定往生吗
「自净其意」是什么含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