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(术语)真实显了之教法也。...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暨普陀寺住持。依会泉法师剃度,为转道和尚之法嗣。任新加坡佛教总会、佛教僧伽联合会主席。创建...在佛所说的三藏中,只有律藏有制听二教,依理而制的法叫做制教,随缘计情而听许的法叫做听教。如四重禁是制教,如十...(杂语)言论上之便宜。俱舍论二十六曰:然说见言乘言便故。...何等依止差别?谓乃至有情依止差别有尔所,当知蕴界处亦尔。...由四大所造成的一切物质叫做色,非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即叫做非色,如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外,受想行识四蕴即是非色,...全一卷。残本。为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之佛教故事集。由山口光圆发现于滋贺县之古刹。昭和二年(1927),古典保存会复制...(修法)修佛行以施为第一,六度中以施为最初,四摄中亦以施为第一。而施之中以施饿鬼为最。故三国诸师盛行此法。其...(经名)法苑珠林八十六所引,今藏经中无之。...(公案)碧岩八十九则曰:云岩问道吾:大悲菩萨,用许多手眼作什么?吾云:如人夜半背手摸枕子。...又蕴界处有六种差别,谓外门差别、内门差别、长时差别、分限差别、暂时差别、显示差别。外门差别者,谓多分欲界差别...楞严咒注音版...八大人觉经...劝发菩提心文...《论语》中有君子使物,不为物使,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要被物所奴役,君子使用万物,而不被外物支配,这听上去似乎不...有一个人名叫伊利沙,富有万贯家财。但他生性吝啬,从不给别人布施任何东西,对自己的日常消费也十分刻薄,吃得是粗...问: 有的人和情人分手,会带着刀子去谈判,想要杀人:「既然我不能得到你,也不让别人得到你。」爱情怎么会变成这...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,时常觉得不安全,有次他请我去他家做客,我发现他家窗户全都装了防盗系统,问他:「为什么?」...有时候我想:人为什么会生气?其实人生气的时候往往是意识在起作用,因为我们头脑中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观念,在这些观...古人说:分别是识,不分别是智,总的来说,不论什么好坏境界,一落分别,就是识神。一切不着,自然无事。 以不离话...佛陀说,人生如梦幻。尤其当生命充满著欢喜和快乐的时候,要把它当成是场梦,何其困难。没有人想从美梦中醒来,更不...春秋战国时代,百家争鸣,老子和庄子是放旷逍遥哲学家的代表。尤其庄子晓梦迷蝶的典故,一直是许多人不断探究的问题...
摄论宗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摄论宗】此为我国陈隋之际,真谛译出《摄大乘论》后,与其弟子所建立的一个宗派,为我国大小乘十三宗之一;此宗依于《摄大乘论》,主张无尘唯识之义,兼立九识义,倡对治阿梨耶识,证入阿摩罗无垢识之宗派。又取弘通摄论之义,称为摄论家;宣扬此宗之诸师,称为摄论师、摄大乘师。以陈代真谛为开祖。《摄大乘论》前后有北魏佛陀扇多、陈代真谛、唐代玄奘等三译,又别有隋代达摩笈多、行矩等共译之《摄大乘论释论》中所揭之论文及西藏译本,此宗惟以真谛所译为正所依。 梁太清二年,真谛因武帝之请入建康,寻以侯景之乱流徙各处,陈天嘉四年止住广州制旨寺,译《摄大乘论》三卷与世亲之释论十二卷,同时宣讲之,并撰义疏八卷。又别译决定藏论、三无性论、转识论等,制九识义记等,成一家之说。门人慧恺、曹毗、法泰、僧宗、道尼、法准、慧旷等均各有所成。及道尼弟子道岳、智光、慧休等,随其师于隋开皇十年奉敕入长安,尔后南方遂无摄论讲主。此前,开皇七年,昙迁已入长安,始讲此论,净影寺慧远、昙延之弟子等皆列其席。其后,文帝建禅定寺,以昙迁为寺主,昙迁先后撰著摄论疏十卷、九识章等,禅定寺遂成为此宗重镇。逮道尼等北上后,摄论研习之风愈盛。盖陈迄隋、唐,法将辈出,先后有法常、智俨、慧休、灵范、神照、道杰、僧荣、慧琎、静嵩、智凝、法护、道因、僧辩、智则、道积、道基、善慧等诸师宣扬摄论教义。及唐代玄奘弘宣瑜伽唯识,将此论摄入《成唯识论》援引十一部论之一以后,此独立学派遂告式微,乃至与法相宗合并而废绝。 《摄大乘论》立十种胜相,以阿梨耶识为诸法之依止,又说明一切法之相性为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等三性,由此而入唯识观,修六波罗蜜,又于欢喜等十地学戒、定、慧,以证无住处涅槃之果,得无分别智,显现三身,摄论宗主要教义即在诠明《摄大乘论》所说。惟真谛在八识之外,别依《楞伽经》、《决定藏论》等,而倡九识义,即于八识之外,立阿摩罗识为第九识,第八阿梨耶识为有漏随眠识,第九阿摩罗识则为真常净识。真谛所著今皆不传,圆测之《解深密经疏》卷三可略窥此说,大抵,真谛名第七识为阿陀那识,唯我执烦恼障,而无法执;第八阿梨耶识有解性、果报及染污三种义,染污之第八识即法执,缘真如起四种谛,果报之第八识缘十八界,解性之第八识有成佛义;第九阿摩罗识即本觉,取真如二义中之能缘义,名为识。此宗诸师有关净土的分类,多取四土说,即:化净土、事净土、实报净土、法性净土。其中,又多以阿弥陀佛之净土为真净土,依《摄大乘论》别时意趣之说,否认凡夫之顺次往生,有阻净土教义之弘通。
上篇:摄论九识 | 下篇:触支 |
能得长寿或远离病苦之药。此有二说,一指雪山香药娑呵(梵 sahā),一指阿伽陀药(梵 agada)。[北本涅槃经卷二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