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九十二卷二十二页云:云何名为四种法摄?一、于秘密,以其如法闲静教授,而教授之不以非法。二、于违犯,以其如法苦切语言,现前呵摈,非不如法。三、于寻思,依止耽嗜,教令于内勤修寂静。四、令时时听闻正法,常无懈废,又令远离相似正法,及令对治弃舍正行。当知即是于其秘密,能引如法闲静教授,于实毁犯若正了知,要当呵摈。方调伏者,以如法言,现前呵摈,心无杂染。于寻思者,方便令其易得决了,于诸流荡五妙欲者,示其过患,令生厌离,渐次修学,乃至证入第四静虑,所有寻思依止耽嗜,方能于内究竟寂静,自令无恼,令他摄取。当知是名于时时间听闻正法,常无懈废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指二乘声闻等无法思议之大乘教法。解脱,为三昧之异名。三昧之神用巨细相容,随变于法,自在无碍,离一切系缚,故称...(术语)同威德三昧。往生十因末曰:眼识唯缘色尘,依威德定,亦缘法处色。...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不犯者,若有事往;若被请去,势力将去;若先前行,军在后至,便下道避;若水陆道断,恶兽...【无明因行】 p1058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五页云:问:此经中说无明缘行;何故不说无明因行耶?答:余经亦说无明因...(一)指断除烦恼、证得真理之四种过程。依此可证得涅槃果,为一切佛教修习方法之概括。即:(一)加行道(梵 prayoga-...(术语)佛菩萨由慈心流出诸功德及善巧方便,谓之慈门。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曰:清净慈门刹尘数,共生如来一妙相。碧岩...【四众所作羯磨】 p0456 瑜伽九十九卷十三页云:四众所作者:谓如有一,犯麁罪已;于四人前,发露悔除羯磨。...(人名)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尊者,姓李氏。武津人。心爱法华,借本入冢,对经涕泣。梦普贤菩萨摩顶而去。所摩顶上,隐...(经名)佛说决定义经,一卷,宋法贤译。说五蕴,五取蕴,十八界,十二处,乃至三十七品等之诸法。...凡八十卷,目录八卷。清代章嘉国师奉诏撰。全称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。即由清雍正十三年(1735)敕板之大藏...(物名)Jambunadasuvarṇa,赡部,树名,捺陀为江及海之义,谓赡部树下水中所出之金也。旧所谓阎浮檀金是也。玄应...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,贤圣以之冲默;玄旨非言不传,释迦所以致教。是以如来出世,大教有三:约...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,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。 时,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,形体羸瘦、痛苦萦缠,于...教观纲宗 (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。长幅难看。今添四教各十乘观。改作书册题名)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...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,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,问问自己:我真正要什么?长年致力于佛学和心理学研究的Melinda...
人之入道,各有时节因缘。《劝戒类遍》载,福建浦城令赵某长斋奉佛,其妻绝无信心。适值五十生辰,买许多生命,欲杀...
五戒即五常,不杀即仁,不盗即义,不邪淫即礼,不妄言即信,不饮酒即智。所以在天为五星,在地为五岳,在时为五行,...
佛教是个重实践,重自力的宗教。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,个人生死个人了;在佛教的修持中,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...周朝时代有一位专门养斗鸡的人叫做纪渻子。斗鸡,顾名思义,那种鸡是好斗成性的;两只鸡对立时,一只稍微一动,另一...
日常生活中,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,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。要是过了,势必过犹不及。 有这么的一个人,朋友邀请他到...人生除了生活以外,没有第二件事。穿衣、吃饭、人来客往、工作上班,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。处在迷惑的状态下...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去佛不远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,此则名曰,香光庄严...
四种法摄
【法相辞典】
【四种法摄】 p0431
上篇:四种秘密 | 下篇:四种思议 |
梵语 svayambhū-jāna。指诸佛不藉功用,自然而生之一切种智。又作自然智慧。隋代吉藏于法华义疏卷六,解释法华经...
不可思议解脱法门
威德定
观军戒开缘
无明因行
四道
慈门
四众所作羯磨
慧思
决定义经
大藏全咒
赡部捺陀金
【大藏经】佛说长阿含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疗痔病经
【大藏经】教观纲宗
找回幸福感

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

现前一念,能缘一切正报

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
气柔心细不战而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