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四种妄增益边】 p0452 瑜伽六十四卷九页云:谓于安立所有苦谛,乃至道谛,略有四种妄增益边。一、我增益边。二、...(术语)六大烦恼之一。贪欲之情恼乱有情之身心者。...谓佛灭后之五个五百年,在每一个五百年中,各有一个坚固,以示佛法的兴衰。 一、解脱坚固,谓在佛灭后之第一个...指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寺院所制之五味粥。又作五味粥、红糟、七宝粥、佛粥。依据大宋僧史略卷上、禅林象器笺饮啖门等...受持八关斋戒或是住在寺院里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,男的叫做近住男,女的叫做近住女。...子题:假语 戒本疏·四波罗夷法:“若遣书印者,西域人指,并贯环印,见相知心,义应假语。”行宗记释云:“虽示印...【所追求】 p0737 瑜伽九十卷九页云:谓未来世诸可爱事,名所追求。...(术语)梵语摩诃般涅槃那Mahāparinirvāṇa,译言大入灭息,或大灭度,大圆寂入等。大者美灭德之称,灭者,灭烦恼...子题:龙受三归、神得三归五戒、五趣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对趣者。(一、正明)五趣为言,皆得受也,除报重者。...(书名)一卷,圣天菩萨造。唐玄奘译,皆五言之偈颂。破我见等之一切法。...六班之头首,乃禅林中司掌修行教育之六职。临济宗称首座、书记、藏主、知客、库头、浴主等为六头首,曹洞家则以首座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
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,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:一切都是现成的,一切都是完整的,一切都是新鲜的,一切都是美好的...妙叶禅师《宝王三味念佛直指》云:详夫一心平等,体性无亏。虽缠绵于业识之中,靡不有出尘之志。方欲究道,魔境先彰...
整个无边无际的广大宇宙中,我们怎么样来认知和建立根本的人生观,就是认识净土。我要讲的第一个概念,叫做毗卢遮那...
文殊师利菩萨的意思是妙智慧、妙吉祥。 我们在世间都希望我的善愿能满,希望这样好、那样好,就是吉祥。但是要想吉...明代阙名彩画《白衣观音图》 观音,原译观世音,梵文为阿婆卢吉俱合婆罗,译为光世音、观自在、观世自在。唐朝因避...
有一次,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。 「世尊啊!像我们这样向往出家的在家人,应当怎么做,才能获得这...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。无非积德。天地间第一人品。还是读书。 读书即未成名。究竟人高品雅。修德不期获报。自然梦...
你要依照《地藏经》的意思去修行。有些人念《地藏经》想要去做坏事,这是不保护你的,因为你的心灵跟地藏菩萨的心灵...
智称(齐京师安乐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一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智称。姓裴。本河东闻喜人。魏冀州刺史徽之后也。祖世避难寓居京口。称幼而慷慨颇好弓马。年十七随王玄谟申坦北讨猃狁。每至交兵血刃。未尝不心怀恻怛。痛深诸己。却乃叹曰。害人自济非仁人之志也。事宁解甲。遇读瑞应经乃深生感悟。知百年不期国城非重。乃投南涧禅房宗公。请受五戒。宋孝武时迎益州仰禅师下都供养。称便来意归依。仰亦厚相将接。及仰反汶江因扈游而上。于蜀裴寺出家。仰为之师。时年三十有六。乃专精律部大明十诵。又诵小品一部。后东下江陵。从隐具二师更受禅律。值义嘉遘乱。乃移卜居京师。遇颖公于兴皇讲律。称谘决隐远发言中诣。一时之席莫不惊嗟。定林法献于讲席相值闻其往复清玄。仍携止山寺。于是温诵小品研构毗尼。后余杭宝安寺释僧志。请称还乡。开讲十诵。云栖寺复屈为寺主。称乃受任。少时举其纲目示以宪章。顷之反都。文宣请于普弘讲律。僧众数百。皆执卷承旨。称辞家入道务遣繁累。常绝庆吊杜人事。每有凶故秉戒节哀。唯行道加勤以终期功之制。末方沙门慧始请称还乡讲说。亲里知旧皆来问讯。悉殷勤训勖示以孝慈。临别涕泣固留不止。还京憩安乐寺。法轮常转。讲大本三十余遍。齐永元二年卒。春秋七十有二。着十诵义记八卷。盛行于世。弟子僧辩等树碑于安乐寺。称弟子聪超二人最善毗尼。为门徒所挹。
上篇:法琳(齐蜀灵建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一] | 下篇:僧佑(梁京师建初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一] |
【一性散动】 p0007 世亲释四卷十九页云:一性散动者:为对治此散动故;卽彼经言:色空非色。何以故?若依他起...
四种妄增益边
贪烦恼
五五百年
腊八粥
近住
书印
所追求
大般涅槃
三归对趣分别
广百论本
六头首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,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
印光大师:念佛人十大碍行

遍一切处的毗卢遮那净土

文殊菩萨给你的智慧和吉祥
观音菩萨的形像

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
格言联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