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全一卷。东晋竺昙无兰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一册。本经相当于巴利文长部第二经沙门果经。为长阿含第二十七经沙门果经之异...心不散乱,无所得、无所悟之正身端坐。亦即只管打坐之坐禅。从容录第二则(大四八·二二八下):“寥寥冷坐少林,默...(术语)不问宗派如何,但取道理所胜而立论。例如世亲依婆沙论而造俱舍论时,不但依有部之义,且取经部之说也。...明代佛画家。安徽休宁人。字南羽。号圣华居士。信佛甚诚,唯亦喜近道术,颇事烧炼。善绘佛道尊像,得吴道子法,为明...为道之所宗,阴阳天地之根本,以喻自性清净之心。未起染净以前,诸佛众生平等不二,一切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,故以...(职位)禅林接待客人者。...(名数)佛祖统纪于台宗立东土之九祖:第一祖龙树菩萨,第二祖北齐禅师,第三祖南岳禅师,第四祖智者禅师,第五祖章...(杂语)忌日之前日也。以与当日隔一宿故也。敕修清规景命四斋日祝赞曰:隔宿堂司行者,报众挂讽经牌。...亦名:觅罪相法 羯磨疏·集法缘成篇:“罪处所[法]者,初未言告,便引重罪。及至勘刻,遂转引轻。审其情实,前言...亦名:八种钱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四分,钱者有八种:金、银等。上有文像。”资持记云:“八种钱,文标二种;等...梵语 phānita。冰糖之异称。五分律卷五作五种药之一。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烧香品作五香之一。善见律卷十七(大二...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,穷理尽性之格言,菩萨成佛之弘轨也。轨不弘,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;性不尽,则物...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是时世尊思惟观察。愍未来诸众生故。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。即说咒曰。 南谟飒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
【禅修的方法】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,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,如下列所述: 端身正坐,身心放松,面孔保持一丝...
【原文】 当一切时,小心勤慎。且莫学说大话,不认真用心于小事。须知此种派头,乃系败子之派头。以未做大事,便忽...
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。如《佛性论》所说,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,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...有一天,提婆达多生病。很多医生来治病,但不能把他医好。身为他的堂兄弟,佛陀亲自来探望他。 佛陀的一个弟子问他...放焰口是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,全称是瑜伽焰口施食仪。焰口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,因他口吐火焰,故意译为...
【原文】 此世界中,人生皆如水泡,生灭不常。或一岁二岁,或一十二十,幸而至四十五十亦难矣。虽有至七十者,古来...
如今,化太岁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。 在寺院里,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,在法会中供养摩利支天菩萨,来祈...
第一,知道如何面对逆境。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,一是事件本身产生的痛苦,二是因无法接受现实带来的痛苦。为...
法朗(宋高昌)[《高僧传》卷十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法朗。高昌人。幼而执行精苦多诸征瑞。韬光蕴德人莫测其所阶。朗师释法进亦高行沙门。进尝闭户独坐。忽见朗在前问从何处来。答云。从户钥中入云。与远僧俱至。日既将中愿为设食。进即为设食唯闻匕钵之声。竟不见人。昔庐山慧远尝以一袈裟遗进。进即以为嚫。朗云。众僧已去。别日当取之。后见执爨者就进取衣。进即与之。访常执爨者。皆云不取。方知是先圣人权迹取也。至魏虏毁灭佛法。朗西适龟兹。龟兹王与彼国大禅师结约。若有得道者至。当为我说。我当供养。及朗至乃以白王。王待以圣礼。后终于龟兹。焚尸之日。两眉涌泉直上于天。众叹希有。收骨起塔。后西域人来北土具传此事。时凉州复有沙门智整。亦贞苦有异行。为玄主杨难当所事。后入寒峡山石穴中不返。
上篇:昙始(宋伪魏长安)[《高僧传》卷十] | 下篇:邵硕(宋岷山通云寺)[《高僧传》卷十] |
如来视一切众生皆如己子。华严经疏卷七将之类分为三,即:(一)外子,凡夫未曾入道,未能绍继佛种,称为外子。(二)庶...
寂志果经
冷坐
理长为宗
丁云鹏
一气
请客头
天台九祖
隔宿
罪处所法
钱有八种
石蜜
【大藏经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净土十疑论

【推荐】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

凡做大事的人,于小事决不肯轻忽

如何获得佛法正见
平等的对待众生
放焰口的由来

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

【推荐】化太岁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