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杂语)又作筋斗,巾斗。唐之俗语。为倒翻身也。斤是其本字,余皆为假用。祖庭事苑七曰:斤斫木具也,头重而柄轻,...(杂语)法华经方便品曰:或有人礼拜,或复但合掌,乃至举一手,或复小低头,以此供养像,渐见无量佛,自成无上道。...(术语)正明之心也。楞严经一曰:唯愿如来哀愍穷路,发妙明心,开吾道眼。...(术语)九结之一。诸众生为瞋恚广行不善,由此招未来生死之苦,流转于三界而不能出离也。结者系缚之义,为恚惑所系...(物名)于观音之前,引竹签以卜吉凶者。释门正统三曰:又有菩萨一百签,及越之圆通一百三十签,以决群迷吉凶祸福。...凡十九卷。宋代契嵩(1007~1072)着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。为明教大师契嵩之文集。镡津(广西藤县)为契嵩之生地...梵语 ?ramana 之意译。音译沙门。意谓出家者剃除须发,勤行众善,止息诸恶,调御身心,勤修善法,以期达于涅槃境界...指对于外在境物等所起之贪欲。属贪欲三种发相之一。又称外贪欲相。贪欲系欲求所好之他物,而起染污之爱着。据释禅波...(菩萨)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,又作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,或译曰普贤,或作遍吉。主一切诸佛之理德,定...(术语)于因明为因之体者。即有法上所具之义,立者敌者共许之事件也。立声无常之宗,声论师及佛者共许同有,所作之...三有之一。三有,指欲有、色有、无色有;与欲、色、无色三界同义。以色界四禅天之果报乃实有者,故称色有。[菩萨善...地藏十轮经...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(三称)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...根据弘化社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。...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,统计了他们的蔬果摄取量。13年之后,研究人员依照摄取量将他们...
在憨山大师的《百法》批注中,他的意思是说:第一个虚空无为是总相,第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是别相。 虚空无为者:非...
我们要有一个观念:十方诸佛的清净法身是平等的,但是他的法身对我们不能产生太大的作用,因为他是自受用的,是无形...
有人说,人生要读三本书,一本是有字之书,一本是无字之书,一本心灵之书。但不管是哪一本书,都是对生命的塑造,所...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,比如钱财不缺、家庭和睦、健康长寿等等,但是很少有人能事事如意。很多人都相信命...
所言瞋心,乃宿世习性。今既知有损无益,宜一切事当前,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。则现在之宽宏习性,即可转变宿生之...
业当然它有两种情况:第一个,它只是在酝酿当中,它还没有成熟,那这就是你的机会;第二个,它已经成熟了,已经变成...王太太觉得觉得自己的命不好,老公没本事不会赚钱,儿子不学好,经常惹是生非,娶个媳妇也不勤快,还得自己做饭伺候...
法瑗(齐京师灵根寺释)[《高僧传》卷八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法瑗。姓辛。陇西人。辛毗之后。长兄源明仕伪魏为大尚书。第二兄法爱亦为沙门。解经论兼数术为芮芮国师。俸以三千户。瑗幼而阔达倜傥殊群。路见贫寒辄脱衣为惠。初出家事梁州沙门竺慧开。开懿德通神。时人谓得初果。开谓瑗曰。汝情悟若此必能纲总末化。宜竞力博闻无得独善。于是辞开游学。经涉燕赵去来邺洛。值胡寇纵横关陇鼎沸。瑗冒险履危学业无怠。元嘉十五年还梁州。因进成都。后东适建邺依道场慧观为师。笃志大乘傍寻数论。外典坟素颇亦披览。后入庐山守静味禅。澄思五门游心三观。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。后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。乃敕下都。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。何尚之闻而叹曰。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。今日复闻象外之谈。可谓天未丧斯文也。帝敕为南平穆王铄五戒师。及孝武即位。敕为西阳王子尚友。辞疾不堪。久之获免。因庐于方山。注胜鬘及微密持经。论议之隙时谈孝经丧服。后天保改构请瑗居之。因辞山出邑纲维寺网。刺史王景文往侯。正值讲丧服。问论数番称善而退。及明帝造湘宫新成。大开讲肆妙选英僧。敕请瑗充当法主。帝乃降跸法筵。公卿会座。一时之盛观者荣之。后齐文惠又请居灵根。因移彼寺。太尉王俭门无杂交。唯待瑗若师。书语尽敬。以齐永明七年卒。春秋八十一矣。时灵根寺又有法常智兴。并博通经论数当讲说。常乃尤能剧谈。为时匠所惮。而性甚刚梗。不偶人俗。
上篇:智林(齐高昌郡)[《高僧传》卷八] | 下篇:玄畅(齐蜀齐后山)[《高僧传》卷八] |
【惭心所】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。惭者羞恶之心,做了坏事内心感到羞耻者曰惭。《成唯识论》曰:‘云何为惭...
斤斗
与手低头
明心
恚结
观音签
镡津文集
勤息
外贪欲
普贤
因体
色有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早课(朝时课诵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地藏菩萨本愿经
摄取大量蔬果,能增强记忆力

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

法身当中的摄受愿力

人一生所要读的书
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

如何对治瞋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