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发起誓愿也。阿弥陀经曰:应当发愿生彼国土。...(仪式)开山忌及历代之祖忌,乡人或江湖僧来举经咒,谓之结缘讽经。今时僧俗之葬式,他僧参加,称为讽经者,就结缘...且诸种子总有二种: 一、共相 多人所感,谓之共相。虽知人人所变各别,名为唯识,以有相似共受用义,说为共相...为传说中树立于阎魔王身侧之标帜。杖头有赤白双童之首,系混合阎魔王经常携带之檀荼幢与俱生神(察知人间善恶二业之...即导引教化众生。无量寿经卷上(大一二·二六六中):“如来导化,各能宣布。” p6219...(杂名)咒名。七佛神咒所说经一曰:惟越佛说,有一万八千病以一咒悉以治之,此陀罗尼名苏卢都诃,晋言梵音决定。...(名数)唐善导,就净土之行而分正行,杂行,各立五种。五种杂行即非五正行...梵语 vimalā-bhūmi,音译维摩罗普。又作离垢、无垢地、净地、具戒地。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十地位之第二位。入于...念住者,即诸如来三不共念住谓御大众时于一切种烦恼不现行具足中,若定若慧,广说如前。何等为三念住?所谓大师哀愍...【无间道及解脱道】 p1083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二页云:论曰:十六心中,忍是无间道。约断惑得,无能隔碍故。智是解脱...(经名)四卷,唐金刚智译。说金刚界九会曼陀罗中,成身会,羯磨会,三昧耶会,供养会之四会。常略名略出经。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(龙藏本)...
释迦牟尼佛在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中说,在末法时期法欲灭时,我们修行人要想有成就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,必须...
不得包藏瑕疵: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,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、瞋、痴、高慢的烦恼。修行人的身业、口业可能有...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,会对未来产生怀疑,从而影响到做事的热情。这时候,他们更喜欢回忆辉煌的过去,而不是考虑未...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,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,看见一位比丘也到城里乞食,他坐在路边的一棵树下,对所乞的食物起了...问答辑 问: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,净土则三根普及,此话对否? 答:参禅不分上中下根,也是三根普及,最主要有下...
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,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?噫!盖有之矣,子未之见也。且参禅人得理之后,终不哓哓以自鸣...
一劝贫者施。经济不宽裕,捉襟见肘,往往贫者难施。但是越贫越要施,因财富从施舍中来。因贫穷故,才要广种福田,广...
气概冲天,心虚没量。揽曹溪水,兴波作浪。睡着马驹,一砖打起。蹴踏横行,触者皆死。憨山大师赞南岳怀让禅师 南岳...
僧钟(齐京师中兴寺)[《高僧传》卷八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僧钟。姓孙。鲁郡人。十六出家。居贫履道。尝至寿春。导公见而奇之。谯郡王邺重其志操供以四事。后请讲百论。导往听之。乃谓人曰。后生可畏真不虚矣。钟妙善成实三论涅槃十地等。后南游京邑止于中兴寺。永明初魏使李道固来聘会于寺内。帝以钟有德声敕令酬对。往复移时言无失厝日影小晚。钟不食。固曰。何以不食。钟曰。古佛道法过中不餐。固曰。何为声闻耶。钟曰。应以声闻得度者故现声闻。时人以为名答。尔后盘桓讲说禀听成群。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数请南面。齐永明七年卒。春秋六十。时与钟齐名比德者。昙纤昙迁僧表僧最敏达僧宝等。并各善经论。悉为文宣所敬。迭兴讲席矣。
上篇:道慧(齐京师庄严寺)[《高僧传》卷八] | 下篇:弘充(齐京师湘官寺)[《高僧传》卷六] |
【法性土】 p0760 成唯识论十卷十七页云:又自性身、依法性土。虽此身土、体无差别;而属佛法相性异故。此佛身...
发愿
结缘讽经
共不共相
见目嗅鼻
导化
苏卢都诃
五种杂行
离垢地
念住
无间道及解脱道
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
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,开念佛之口

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
心律法师: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
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
圣一法师方便开示

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

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