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又作非故思业。“故思业”之对称。即未经特意思惟而于不知觉中所造之善恶业。此业由身口造作,并无感果之功能。[瑜...劫有大、中、小三种,现在之大劫称贤劫,过去之大劫称庄严劫,未来之大劫称星宿劫。每一劫中,各有千佛出现。[长阿...(名数)观三谛之理之观心,有三种之别,次第有圆融之义:一、别相三观,于别途观三谛也。二、通相三观,于一观之中...【自内发起现观谛行】 p0603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二页云:又彼住最后有菩萨,为欲弃世间道,正求出离;由于先世正...(人名)明末沙门雪浪三怀洪思,与憨山出无极之门,创讲经典据正文,不牵注疏。一时缁素尊之。著有楞严经解一卷。科...【乞食有二】 p0227 瑜伽二十五卷十九页云:乞食有二。一、随得乞食。谓随往还家,随获随得而便受食。二、次第乞食...雕刻或绘画佛菩萨、伽蓝神等形像,以其具有灵验之征,故称为灵像。释门归敬仪卷上(大四五·八五九下):“谛惟形聚...【俱分无常】 p0926 杂集论六卷六页云:俱分无常者:谓粗重诸行,相续流转;若生若灭、俱不可乐。由此俱分无常...【诸地云何成满】 p1354 瑜伽七十九卷五页云:问:于此诸地,云何成满?答:若诸菩萨,于彼诸地一一地中,经于无量...菩萨由凡夫修行成佛,要经过欢喜等十地才能达到佛果,初地以上叫做地上,初地以前叫做地前,地前是属于凡夫菩萨,地...又作光明本、绘系图。即于阿弥陀佛之光明中,以阿弥陀佛之名号为中心,周围描绘佛菩萨,或净土宗之祖师像的一种曼荼...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,道之所生万殊,名盖众名之假,生非有生之实。然则修促共尽,小大同期,而金字丝编、缃...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(此有一十章) 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...(龙藏本)...
【经文】 法藏比丘,于其佛所,诸天魔梵龙神八部①大众之中,发斯弘誓,建此愿已,一向专志,庄严妙土。所修佛国,...传说,过去安徽省有座山,叫「摩陀山」,这座山名字的由来,是因为有一位老师父于山中古寺,他只收了一名徒弟,这位...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,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。要相信它,要接受它,这对于我们自身修行、扬善止恶非常...
某某师到客堂来,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,且往往耗去很多时间,今天又是如此。 等某某师走后,广钦老和尚就对传...
问: 师父慈悲!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,就是《地藏经》也讲人临命终时,如果有人为他念一声佛号的话,他起码是不堕...
《别行疏钞》中讲了十种礼: 一、我慢礼: 像上下捣米那样,内心没有恭敬心。 二、唱和礼: 礼拜时高声喧杂,词句混...一、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,以五戒为基础,什么是戒?就是要行善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要达到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...
一、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、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、定、慧三学,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,而戒尤为要。故《观无量...
慧观(宋京师道场寺)[《高僧传》卷七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慧观。姓崔。清河人。十岁便以博见驰名。弱年出家游方受业。晚适庐山又谘禀慧远。闻什公入关。乃自南徂北。访核异同详辩新旧。风神秀雅思入玄微。时人称之曰。通情则生融上首。精难则观肇第一。乃着法华宗要序以简什。什曰。善男子。所论甚快。君小却当南游江汉之间善以弘通为务。什亡后乃南适荆州。州将司马休之甚相敬重。于彼立高悝寺。使夫荆楚之民回邪归正者。十有其半。宋武南伐休之至江陵与观相遇。倾心待接依然若旧。因敕与西中郎游。即文帝也俄而还京止道场寺。观既妙善佛理探究老庄。又精通十诵博采诸部。故求法问道者日不空筵。元嘉初三月上已车驾临曲水燕会。命观与朝士赋诗。观即坐先献。文旨清婉事适当时。琅琊王僧达庐江何尚之。并以清言致款结赏尘外。宋元嘉中卒。春秋七十有一。着辩宗论论顿悟渐悟义及十喻序赞诸经序等。皆传于世。时道场寺又有僧馥者。本澧泉人。专精义学注胜鬘经。又有法业。本长安人。善大小品及杂心。蔬食节己。故晋陵公主为起南林寺。后遂居焉。
上篇:慧严(宋京师东安寺)[《高僧传》卷七] | 下篇:慧义(宋京师祇洹寺)[《高僧传》卷七] |
(术语)他之世界。法华经宝塔品曰:移诸天人置于他土。...
不故思业
过去庄严劫
三种三观
自内发起现观谛行
雪浪
乞食有二
灵像
俱分无常
诸地云何成满
地上
光明本尊
【大藏经】正法念处经
【大藏经】六度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
阿弥陀佛的因地|一向专志庄严妙土
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
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

别人与你谈论是非,该如何对待

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

《别行疏钞》的十种礼佛
惟贤长老《五戒、忏悔、发愿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