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民国五十六年(1967),忏云法师于南投水里莲因寺所创办之暑期斋戒学会。专以大专学生为对象,而侧重律学与斋戒之研...(术语)前生未了之因缘也。苏轼诗曰:与君世世为兄弟,更结来生未了因。...增上意乐行菩萨者,谓十地中所有菩萨,由已证得出世内证清净意乐故。...(物名)Varaṭā,Gandholi,蜾裸也。楞严经七曰:蒲卢等异质相成。同长水疏曰:蒲卢蜾裸也,取青虫为子,非己所生...又作莲花三喻、迹本三喻。天台宗为明法华开显之旨,遂就经题之“莲华”于本门、迹门各立三喻。此乃佛所说甚深“妙法...禅门善知识开示坐禅之方法与境界等,而以偈颂形式表现者。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(大四八·三九九下):“教也者,...(书名)又,作蜫勒,论藏名。小乘四门之一,译曰箧藏。尊者迦旃延作,明亦有亦空之理者。智度论二曰:摩诃迦旃延佛...羯磨疏·集法缘成篇:“不忏举并解者,罪从缘生,生便有业,招集增漏,偏非道务。今冒染大度,罪福本空,心同俗染,...(杂语)十二摩多是女身,表三昧也。...(术语)无明有迷事与迷理之二,不达缘起之诸法,云迷事。行事钞一上曰:迷事者障俗谛故,迷理者障真谛故。...指本来久远之昔时。即佛最初成道(成佛)之时。据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载,世间一般皆以释尊为伽耶始成之新佛,实际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
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,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,生起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,忘记了大乘...从前有位富有的妇人,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,她有一个忠实又勤劳的女仆。一天,女仆心血来潮,想探究她主人的慈...
供养佛的时候,那是法供养最。香花灯涂果啊,茶食宝珠衣啊,初一、十五在大寮做些供品啊,但是你若假观力呢,这供品...一天,比丘们齐聚一堂,同声赞叹佛陀大慈大悲,即使提婆达多常怀恶心,毁害如来,佛陀仍不以为患,反而为其哀愍,放...
一、盂兰盆会的由来及其发展 盂兰盆会,是汉语系佛教地区的佛教徒根据《盂兰盆经》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...
菩提心是善中之王,念佛的秘诀是把死字顶在头上! 近年来,念佛的人越来越多,举办佛七的寺院也逐渐增加,这是佛教...
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?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,来自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,不要东听西听。什么叫持名念佛?你说什么...甲、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 一、人生逆境多 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、衰老、亲眷生别死离、财物失散、怨 加害?...
道祖(晋吴台寺)[《高僧传》卷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道祖。吴国人也。少出家为台寺支法齐弟子。幼有才思精勤务学。后与同志僧迁道流等共入庐山。七年并山中受戒。各随所习日有其新。远公每谓祖等易悟。尽如此辈不复忧后生矣。迁流等并年二十八而卒。远叹曰。此子并才义英茂清悟日新。怀此长往一何痛哉。道流撰诸经目未就。祖为成之。今行于世。祖后还京师瓦官寺讲说。桓玄每往观听。乃谓人曰。道祖后发愈于远公。但儒博不逮耳。及玄辅正欲使沙门敬王。祖乃辞还吴之台寺。有顷玄纂位。敕郡送祖出京。祖称疾不行。于是绝迹人事讲道终日。以晋元熙元年卒。春秋七十二矣。远有弟子慧要。亦解经律而尤长巧思。山中无刻漏。乃于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。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。晷景无差焉。亦尝作木鸢飞数百步。远又有弟子昙顺昙诜。并义学致誉。顺本黄龙人。少受业什公。后还师远。蔬食有德行。南蛮校尉刘遵。于江陵立竹林寺请经始。远遣徙焉。诜亦清雅有风则。注维摩及着穷通论等。又有法幽道恒道授等百有余人。或义解深明。或匡拯众事。或戒行清高。或禅思深入。并振名当世。传业于今。
上篇:昙邕(晋庐山)[《高僧传》卷六] | 下篇:僧[(丰*力)/石](晋长安大寺)[《高僧传》卷六] |
生死相续,由惑业苦。 一、惑 发业润生烦恼名惑。 二、业 能感后有诸业名业 三、苦 业所引生众苦名...
斋戒学会
未了因
增上意乐行菩萨
蒲卢
莲华三喻
禅偈
昆勒
不忏举法并解
十二三昧声
迷事
本时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朝时课诵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
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
驾驭愤怒

用你的观想力来供养
提婆达多的妙行方便

农历七月不是鬼节

菩提心的意义与往生净土的关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