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为五欲之一。因心染著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五境,而生起五种情欲,称为五欲。其中,声欲即以娇媚妖词、淫声染语、...(术语)谓涅槃平等一味之性德也。胜鬘经曰:智慧等故得涅槃,解脱等故得涅槃,清净等故得涅槃。是故涅槃一味等味,...梵名 Abhidharmahrdaya-?āstra。凡四卷。略称心论。印度法胜造,东晋僧伽提婆及慧远合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。...(名数)佛说决定毗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于三十五佛之边至心忏悔。三十五佛者:一释迦牟尼佛、二金刚不坏佛、三宝光...【数施设建立】 p1335 此声明处六相之五。瑜伽十五卷二十二页云:云何数施设建立?谓有三数声相差别。一者、一数,...由上地堕于下地,或由乐地堕于苦处之谓。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(大四○·四六下):“一者退没,由犯此戒,道果...指天亲之净土论。又作往生论。因恐与迦才之净土论名称相混,特称为一论。净土宗所依之经论素称三经一论。 p79...【时分有】 p0915 大毗婆沙论九卷六页云:三、时分有。谓如是事、此时分有,彼时分无。...即身远离与心远离。修行佛道之际,为使身器清净,故须远离身心二种之恶。如对外界断绝恶友之交游者,为身远离;于自...(术语)比丘之具足戒也。分八段:一、四波罗夷。二、十三僧残。三、二不定。四、三十舍堕。五、九十单提。六、四提...【无碍解住】 p1066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:云何菩萨无碍解住?谓诸菩萨、卽以善清净无动慧等持、为所依止,得广大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
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,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。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,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,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...
原文: 凡念佛人,但宜至诚恳切,一心正念。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。以心若归一,见佛见境界,皆不至妄生欢喜。遂...
持戒与念佛的统一,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。慧远大师临终坚持不饮非时浆。善导大师护持戒品,纤毫不犯。心绝念于...
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,消除妄念,专注修行。同时也使修行人完成每日规定的课诵不致懈怠,记数而用。...不住于相,相的意思在《金刚经》中讲得很清楚,即不住于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而行布施。拿什么来做布施呢? ...
修行不退转有四种:念不退、行不退、位不退和毕竟不退。 念不退,就是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,这是八地以上菩萨的水平...活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? 人的生活,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质量,成长自己的品德。人从生下来开始就是无知的,一天一天长...
男中阴入胎,于母生爱,于父生瞋。女中阴入胎,于父生爱,于母生瞋。理则然矣,所据何在?周安士《欲海回狂》 男中...
昙邕(晋庐山)[《高僧传》卷六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昙邕。姓杨。关中人。少仕伪秦至卫将军。形长八尺雄武过人。太元八年从符坚南征。为晋军所败。还至长安。因从安公出家。安公既往。乃南投庐山事远公为师。内外经书多所综涉。志尚弘法不惮疲苦。后为远入关致书罗什。凡为使命十有余年。鼓击风流摇动峰岫。强捍果敢专对不辱。京师道场僧鉴挹其德解。请还杨州。邕以远年高遂不果行。然远神足高抌者其类不少。恐后不相推谢。因以小缘托摈邕出。邕奉命出山容无怨忤。乃于山之西南营立茅宇。与弟子昙果。澄思禅门。尝于一时果梦见山神求受五戒。果曰。家师在此可往谘受。后少时邕见一人着单衣帽风姿端雅从者二十许人请受五戒。邕以果先梦知是山神。乃为说法授戒。神嚫以外国匕筋。礼拜辞别。倏忽不见。至远临亡之日。奔赴号踊痛深天属。后往荆州卒于竹林寺。
上篇:法安(晋新阳)[《高僧传》卷六] | 下篇:道祖(晋吴台寺)[《高僧传》卷六] |
谓毗卢遮那佛之体性广大无限,犹如大海。又作毗卢藏海。毗卢为法身如来,故毗卢性海亦通法性界、佛性界。[禅戒诀注...
声欲
等味
阿毗昙心论
三十五佛
数施设建立
退没
一论
时分有
二种远离
二百五十戒
无碍解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
佛法义理虽深妙,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

凡念佛人,但宜至诚恳切,一心正念

持戒念佛--明学长老的坚守

念珠的作用
圣严法师《不住于相而行布施》

修行有四种不退转
圣严法师:人生的意义是与人分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