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857~904?)唐代之新罗文豪。庆州(庆尚北道)沙梁郡人。字海夫,号孤云。善诗能文,好游名山,且笃信佛教。年十...梵语 rsabha。又作超群、胜群。指牛中之王。牛王之形色胜于其他诸牛,譬喻佛德于一切人中为最胜。[胜鬘经摄受章、...(一)一般以僧众受檀越之施食,称为受食。[四分律卷十五、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下] (二)禅林中之受食,指晨、...心净则佛土净,心染则国土秽。净土秽土,悉依一心染净而现。...(一)觉悟之心,众惑不能入,犹如城垣能御外敌,故以之为譬。圆觉经(大一七·九二○上):“一切诸众生,皆由执我爱...(杂语)我仰为师之僧也。由檀越言之。明眼论曰:一度赴请之师僧以其檀那如亲子弟。梵网经下曰:孝顺父母,师僧三宝...【外医治论】 p0492 显扬五卷一页云:外医治论,谓外医方。...谓黑暗而无智慧之光。赞阿弥陀佛偈(大四七·四二一上):“佛光照耀最第一,故佛又号光炎王,三涂黑闇蒙光启,是故...又作内供、供奉。谓宫中斋会时,于内道场任读师等职者。此职名始设于唐肃宗至德元年(756),时由元皎补任内供之职...(术语)罗汉其性堪能练习可达不动法者,是六种罗汉之一。俱舍论二十五曰:堪达法者,彼性堪能好修练根,速达不动。...(本生)昔毗婆尸佛时,波罗捺国王有太子,名忍辱。太子之父母病重,医云:应以不瞋人肉为药。太子自念我生来不瞋,...佛说疗痔病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俱,比丘五百及诸菩萨。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将来之世,当有比...
从前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度众时,许多敬仰佛陀慈悲、威德和想寻求人生意义的人,都纷纷来到祇桓林。当时...
原文: 今之外道,遍世间皆是。以佛法深妙,人莫能知。彼遂窃取佛法之名,而不知其义。遂以炼丹运气保身之法,认做...
一、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,流现西方极乐世界无尽庄严,诸如:宫殿楼阁、宝池莲花、重重宝...
稽首皈依苏悉帝。头面顶礼七俱胝。 我今称赞大准提。惟愿慈悲垂加护。 南无飒哆喃 nā m s duō nn 三藐三菩陀 sā...有病就有苦,没有病也有苦,整个人生被种种痛苦所煎熬。一期生命中的生、老、病、死四个阶段本身就是苦,在整个生命...
朋友去远方,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。朋友是个勤快人,院子里常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。而我却很懒,除了偶...
一个菩萨的转变,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,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转变。这个转变的过程,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必须要知...
平衡膳食,辩证用膳是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精髓,在膳食结构上强调平衡,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间的互补,坚持杂食...
智严(宋京师枳园寺)[《高僧传》卷三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智严。西凉州人。弱冠出家。便以精勤著名。纳衣宴坐蔬食永岁。每以本域丘墟志欲博事名师广求经诰。遂周流西国进到罽宾。入摩天陀罗精舍。从佛驮先比丘谘受禅法。渐深三年功逾十载。佛驮先见其禅思有绪。特深器异。彼诸道俗闻而叹曰。秦地乃有求道沙门矣。始不轻秦类敬接远人。时有佛驮跋陀罗比丘。亦是彼国禅匠。严乃要请东归欲传法中土。跋陀嘉其恳至。遂共东行。于是逾沙越险达自关中常依随跋陀止长安大寺。顷之跋陀横为秦僧所摈。严亦分散憩于山东精舍。坐禅诵经力精修学。晋义熙十三年。宋武帝西伐长安克捷旋旆。涂出山东。时始兴公王恢从驾游观山川至严精舍。见其同止三僧各坐绳床禅思湛然。恢至良久不觉于是弹指。三人开眼俄而还闭。问不与言。恢心敬其奇访诸耆老。皆云。此三僧隐居求志高洁法师也。恢即启宋武帝延请还都。莫肯行者。既屡请恳至。二人推严随行。恢怀道素笃礼事甚殷。还都即住始兴寺。严性爱虚靖志避喧尘。恢乃为于东郊之际更起精舍。即枳园寺也。严前于西域所得梵本众经未及译写。到元嘉四年。乃共沙门宝云译出普曜广博严净四天王等。严在寺不受别请。常分卫自资。道化所被幽显咸服。有见鬼者云。见西州太社间鬼相语。严公至当避易。此人未之解。俄而严至。聊问姓字果称智严。默而识之密加礼异。仪同兰陵萧思话妇刘氏疾病。恒见鬼来吁可骇畏。时迎严说法。严始到外堂。刘氏便见群鬼迸散。严既进为夫人说经。疾以之瘳。因禀五戒。一门宗奉。严清素寡欲随受随施。少而游方无所滞着。禀性冲退不自陈叙。故虽多美行世无得而尽传。严昔未出家时。尝受五戒有所亏犯。后入道受具足。常疑不得戒。每以为惧。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。遂更泛海重到天竺谘诸明达。值罗汉比丘具以事问罗汉。不敢判决。乃为严入定往兜率宫谘弥勒。弥勒答云。得戒。严大喜。于是步归至罽宾。无疾而化。时年七十八。彼国法凡圣烧身各处。严虽戒操高明。而实行未办。始移尸向凡僧墓地。而尸重不起。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。严弟子智羽智远。故从西来报此征瑞。俱还外国。以此推严信是得道人也。但未知果向中间若深浅耳。
上篇:浮陀跋摩(宋河西)[《高僧传》卷三] | 下篇:宝云(宋六合山)[《高僧传》卷三] |
(印相)灌顶时加持弟子身分之印也。义释十曰:次当作生一切支分印,而于弟子顶上灌之。凡灌顶时作此印,结已取瓶为...
崔致远
牛王
受食
染净心
觉城
师僧
外医治论
黑闇
内供奉
堪达法
忍辱太子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疗痔病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当来变经

蜜浆供佛得道

今之外道,遍世间皆是

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

准提菩萨——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
把握生命的当下

给每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

舍掉现在才能得到未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