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阇烂达罗,梵名 Jālandhara。又作左阑陀罗国、惹烂驮啰国、阇兰陀国。为北印度之古王国。位于至那仆底国(梵 Cīn...(杂语)西域记三曰:摩愉,唐言豆。梵语杂名曰:么史。...(地名)黄檗运禅师之江西乡里。有江渡。名福清渡。黄檗于此为母为一子出家九族生天之秉炬。自此改名大义渡。...(术语)天台宗之圆顿戒也。赞戒德谓为圆顿。简别于声闻缘觉之所受谓为菩萨。对于小乘戒谓为大戒。...(术语)Anāgāmin,又作那鋡。阿那含之略。小乘第三果之名。译曰不还,不来。还来欲界之义也。可洪音义二下曰:那...凡三卷。高丽义天编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。本名“新编诸宗教藏总录”,内题为“东海有本见行录”。系辑录流传于朝...又作十二神王、十二神将、十二药叉大将。为药师佛之眷属,即守护诵持药师经者之十二夜叉神将;或以其为药师佛之分身...【到究竟见趣行补特伽罗】 p0826 瑜伽七十卷八页云:云何到究竟见趣行补特伽罗?谓于非想非非想处,未得已得。...(传说)是阿输伽王之弟。...【善修】 p1137 瑜伽十一卷十三页云:云何善修?谓善修习余作意故。当知此说断位,及断方便道位。 二解 瑜伽九十卷...(术语)天台所说。依法华法门之意,究佛世尊化导始终之三益法相也:一种者,众生最初蒙佛之善巧,下佛道之种也。二...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(此有一十章) 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...(龙藏本)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?他原是一种觉悟学。吾人处在宇宙间,万事万理,好像都带著神秘。你看著是黑,结果他却是白;你...
念佛度冤,选自《纪文达公笔记摘要》...
这个二乘种不生是出在天亲菩萨《往生论》。《往生论》在讲极乐世界的三类二十九种庄严。首先是概述极乐世界的十七种...
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伤害你,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,是你自己在伤害你自己。 你把《楞严经》读通了以后你会发觉,所...
今日诸位啜腊八粥,是何等因缘?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。但是应该昨天啜,何以故?因佛成道以前,啜乳麋故。 原...
昔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。当时城中有一位婆罗门,他在城外设立祠坛,施设饮食,奉请诸婆罗门举行祭祀祈福...
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,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。知苦识苦,欲摆脱苦难,发奋图强,天将大任于斯人也;一个民族处于苦难之...
施主,即檀越。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。指施舍财物给佛寺的人,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。施主梵文音为陀那钵底,又作布施家...
赖耶因相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赖耶因相】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。即是自相、果相、因相。因相就是万法原因之相。指的是阿赖耶识执持的一切诸法种子,此种子为万法生起之原因。《成唯识论》曰:‘此能执持诸法种令不失故,名一切种。离此,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不可得故。’因相是此识的第三位相,而自相是因相果相的总和,《成唯识论》曰︰‘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,摄持因果为自相故。’见《成唯识论》卷二。
上篇:赖耶自相 | 下篇:赖耶行相 |
(术语)十恶业之一,新译作不与取,他人不与而自取也。法界次第上之上曰:盗取他财物,故名为偷盗。俱舍论十六曰:...
阇烂达罗国
摩愉
大义渡
圆顿菩萨大戒
那含
义天目录
药师十二神将
到究竟见趣行补特伽罗
阿输柯七日为王
善修
种熟脱
【大藏经】六度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李炳南老居士《佛学常识课本》

【东林原创漫画】念佛度冤

「大乘善根界」与「二乘种不生」

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

喝腊八粥的因缘

绕佛一匝得授记

以今生之苦海,渡涅般之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