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十恶业之一,新译作不与取,他人不与而自取也。法界次第上之上曰:“盗取他财物,故名为偷盗。”俱舍论十六曰:“要先发欲盗故思,于他物中起他物想,或力或窃起盗加行,不误而取,令属己身。齐此名为不与取罪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凡四册。佛教地理名著,佛教书局出版。包含九华山志、普陀洛迦新志、峨眉山志、清凉山志等四书。卷首有印光等人之序...凡十卷。日本真言宗真寂亲王撰。全称大悲胎藏普通大曼荼罗中诸尊种子标帜形相圣位诸说不同记。又称胎藏诸说不同记。...梵语eka-vicīka。音译作翳迦鼻至迦。旧译一种子。又称一间圣者。为十八有学之一,指不还向中圣者之一种。于欲界九...(术语)身语意之三业,远恶行离惑垢也。俱舍论十六曰:诸身语意三种妙行,名身语意三种清净,暂永远离一切恶行烦恼...(术语)一切之有为法与无为法,毕竟为空,名为毕竟空。智度论三十一曰:毕竟空者,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无有遗余,...(1632~1660)明代曹洞宗僧。淮人,俗姓武。世称子成传遂禅师。母梦佛摩顶而生师。年六岁,随其父潜庵乾和尚出家。...又作画谱。明末道济(石涛)撰。全书共十八章,凡五千余言,言简意赅,对国画之理论,发前人所未发。然因道济学问渊...【唯心】 宇宙所有存在,皆由心所变现,心外无任何实法存在。亦即心为万有的本体,为唯一的真实。《华严一乘十玄门...又作骨想观。为断除贪欲之心,观想人之身体为白骨连锁之修法。此观法分三个阶段:(一)初习业位,即将注意力置于身体...(杂语)此界之事无常,愿望不能满足也。仁王经四无常偈曰:生老病死,事与愿违。欲深祸重,疮疣无外。...(一)位于河南洛阳县东(故洛阳城西)。东汉明帝时兴建,或谓建于明帝永平十八年(75)。相传为我国最古之僧寺。由于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佛说疗痔病经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少康法师是净土宗五祖,少年出家,历学法华、楞严、华严、瑜伽等经论。他本是位学问僧,但到唐德宗贞元初年(七八五...
有个年轻人,近来很烦,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。一位调酒师小心地问他:先生有什么困难?说说看,也许我能帮上忙。那个...
佛陀在经典上说:一切有情,皆依食住。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: 第一个是段食, 段就是分段的饮食...
众生由于妄想执著,起惑造业,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,而且招致种种业报,沉沦生死海中,轮转六道,欲出无期。而且轮...
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,由本愿力,观诸有情,遇众病苦,瘦挛、干消、黄热等病;或被魇魅、蛊毒所中;或复短命,...
闲居之地, 指视昭然, 吾虽掩之甚密, 文之甚巧, 而肺肝早露, 终难自欺, 被人觑破, 不值一文矣,乌得不懔懔?...有这样两个故事: 一说某地一辆班车开往甲城,路遇4名歹徒调戏女司机,满车乘客中只有一位转业军人上前阻止,结果被...
前言 我们学习佛法,目的在解脱烦恼的束缚,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。然而解脱之前必须做一些准备,就是指要打好道前基...
偷盗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偷婆 | 下篇:偷兰遮 |
禅林用语。原指野狐之精魅能作变幻,以欺诳他人。比喻自称见性悟道而欺瞒他人者。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幽州谭空和尚章(...
四大名山志
诸说不同记
一间
三种清净
毕竟空
传遂
苦瓜和尚画语录
唯心
骨锁观
事与愿违
白马寺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疗痔病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
少康法师传念佛法的妙计

死都不怕,还怕活着吗?

【推荐】遭受任何痛苦,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

生死苦海六道轮回

免受外力夺走精气、被外力所害,要用这个方法

闲居之地是非多,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
善良才是最好的护身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