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即悉地之国土宫殿,乃真言行者在观心上所现之境。共有三品:(一)上品,即密严佛国,此佛国出于三界之外,而非声闻、...(名数)止持会集音义云:时罗阅城中,有十七群童子,共为亲友,最大者年十七,最小者年十二。最富者八十百千,最贫...【殷重作意】 p0945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:殷重作意者:谓不慢缓加行方便。...苑公,即慧苑,系唐代贤首大师法藏之弟子,因宝性论中载有凡夫、声闻、辟支、初心菩萨等四种众生不识如来藏,遂立下...【钵和罗】 应法师据自誓经云:钵和兰,亦梵语轻重耳。此云自恣食。应法师云:坐腊腊饼,谓夏罢献佛之饼,名佛...佛教是以转迷开悟为目的之正觉的宗教,以如实知见一切法,远离一切虚伪,达正等正觉为理想。由此,皆系排除不合理,...(术语)名诠自性者,名字显自性也,如言诸行无常,诸为名字,是名法之众多之名字,但只诠众多之自性,故云名诠自性...据成实论卷十二、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所举,悭吝说法而不行布施者,灭佛法种,三世十方诸佛视之为冤贼,其后世所受之...佛学大辞典曰:梵语尼底,译曰愿,志求满足也。法界次第曰:自制其心,名之曰誓。志求满足,故云愿也。法窟曰:于出...【放逸心所】 心所有法中大随烦恼心所之一。放逸者,放荡纵逸,于染法不能防,于净法不肯修。《成唯识论》曰:‘云...1、泛指一切无形的精神作用,包括八识心王和五十一心所。 2、心是集起之义,集是指阿赖耶识中所积集的善恶种子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现在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让你学知识技能,把人生最好的光景用在非常枝叶的问题上。很多父母为他的子女花很多钱...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;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此乃说明十二因缘的流转和还灭也是离不了空性。 从无明到老死一共有...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种方法。 一、修智慧观和慈悲观。 要能够把凡夫的这种感情升华...
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?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: 一、剎那灭─谓体才生,无间必灭,有胜功力,方...天气开始变冷,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,所以我们要多吃些有暖身作用的食物。下面就给大家推荐12款暖身食材。 换季时...
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,都是以苦谛为根本, 如佛经里面讲,要知苦断集、慕灭修道。修行学佛必须了解人生是苦,假使没...问: 虽然我信佛多年,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,有些事情蒙蔽我们,有点不懂,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:佛能不...一、念佛必须要与现实人生相结合 念佛如果不修福德智慧资粮,光是想到今后生西方极乐世界,想到临命终时往生净土,...
独行无明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独行无明】唯识宗所立四种无明中的不共无明之一。此指不与贪等俱起,而与第六意识相应,独行而起的无明。此复分为二种:一、主独行不共无明,系与大随八种惑、中随二种惑俱起,而隐其体用,独显己之体用。二、非主独行不共无明,则与忿等之小随惑俱起,小随惑之体用显,无明之体用隐。见成唯识论卷五。参阅‘四种无明’。
上篇:随说因 | 下篇:独散意识 |
(术语)谓真如之理,涅槃之体。以彼远离生灭故也。楞严经长水疏八上曰:真如实相,名无生法。...
悉地宫
十七群比丘
殷重作意
苑公四教
钵和罗
迷信
名诠自性
悭法七报
发愿
放逸心所
心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安贫乐道,惟慧是业
圣严法师《人的三世因果观》
如何守持不邪淫戒

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
冬季12种暖身食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