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亦名:八事成重戒开缘 资持记释云:“不犯中,初开屏处。下下,简后戒,即单提中第八十六戒。律因六群尼,与男子入...【论出离】 p1329 瑜伽十五卷十九页云:论出离者:谓立论者,先应以彼三种观察,观察论端,方兴言论;或不兴论;名...(术语)五种杂行之第一。对于读诵正行而言。受持读诵净土三部经以外大小显密之诸经典也。...三十二应之一。优婆塞,指七众中之在家男众。观世音菩萨为教化众生,应其机类而示现三十二种身相;若男子受持五戒,...东晋画家及雕塑家。谯国铚县(安徽亳县)人,字安道。秉性高洁,博学多才,常以琴书自娱。擅画人物、山水、走兽、宗...七转又作七声、七例或苏漫多声(subanta), 乃梵语文法上表示名词等语尾之变化者。九例又作二九韵、丁彦哆声(tiv...指觉悟佛道之人,即彻见佛性之修学佛道者。顿悟入道要门卷上(卍续一一○·四二六上):“如来道者,即一切觉人解脱...(术语)又曰顶位。四善根之一。四善根中暖,顶之二者为动善。忍,世第一之二者为不动善。是动善中之最极犹如人之顶...(经名)具名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。五卷,隋阇那崛多译。佛在王舍城竹园放光集众。以贤护菩萨为对场而说法。与般舟三...凡十卷。唐代慧沼(?~714)述。又作金光明疏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。金光明最胜王经现存之译本有三:北凉昙无谶...又叫做禅和子,即参禅的人。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,要和大家讲的是,如何打好这次佛七。 要想打好佛七,必须万缘放下,至...一、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,主要有两种:一是出家戒,二是在家戒。出家戒是为出家众制定的相应戒律,如...
眠为大暗无所见,日日欺诳夺人明,以眠覆心无所见,如是大失安可眠。 这个地方做一个结劝,说这个眠为大暗。这个睡...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,使他日用饮食充足,帮他整理住处,洒扫炊煮,缝补衣物,生活无后顾之...
面的三皈依,它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,它是应该共于五乘。整个五乘的修学,如果离开了三宝的功德,离开了三宝的引导,...
患癌、或重病,何去何从? 假如您是一个信佛念佛已经很开心欢喜的人,那是没有必要谈什么话的:假如您这一生还没有...你想过吗: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,每个时候,包括你现在所处的地方,完全充满着地藏菩萨的化身和他的稀有传奇事业。...
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,先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这三种还属于积累一些福德,那第四就谈精进问题。福德积到一定程度后,...
本识八义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本识八义】本识,指第八阿赖耶识,指第八识为出生一切善恶诸法的根本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五十一,以八种意义证明此第八识之相,即:一、依止执受,指此识能为染净诸法之所依止,执持不失。二、最初生起,指此识最初于母腹托胎之时,如磁石吸铁,磁石喻识,铁喻父精母血)。三、有明了性,指此识于一切善、恶、无记三性诸法,皆悉明了分别,无有暗昧。四、有种子性,指此识能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,令不散失。五、业用差别,指此识随染缘而造恶业,随净缘而造善业,差别不同。六、身受差别,身以积聚为义。指此识能含藏一切诸法,故称为身。由能领受第七末那识染净之缘所熏,而于善恶诸法不相混滥,故称身受差别。七、处无心定,指入无想定或灭尽定,虽灭受想心,断出入息,而此识不灭。八、命终时识,指命将终时,冷触渐起,唯有此识,能执持身,此识若舍,则四大分散。
上篇:本识 | 下篇:外取他心难 |
(流派)帝释天造声明论,能以一言含众义,谓之因陀罗宗。大日经二曰:如因陀罗宗,诸义理成就。同疏七曰:因陀罗者...
尼八事成重戒开缘
论出离
读诵杂行
优婆塞应
戴逵
七转九例
觉人
顶法
大集经贤护分
金光明最胜王经疏
禅和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智谕法师《佛七讲话》
戒律与生活

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
浪子回头并不难

【推荐】胎儿没成形前堕胎,算犯杀戒吗

患癌或重病,该何去何从
略举地藏菩萨十大利益
